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

邓超新作《银河补习班》,最终票房定格8.6亿,只相当于黄晓明《烈火英雄》的一半,这个结果肯定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

比之导演水准的欠缺,这部影片更大的缺陷,在于剧本立意本身:【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不以唯分数论英雄】,这样的立意是很好很理想的,可惜广大人民群众偏不喜欢。

教育资源分配极其有限的残酷现实;一代代年轻人十年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和同龄人竭力拼杀的残酷现实;人材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非本科学历、非一本学校、非985/211名校、非清北毕业的歧视链现实,从录用到升职种种赤裸裸的差别待遇;——决定了高考确实就是无数普通人家孩子能否【跨越阶级】的唯一出路。

所以,如今年播映的《老师好》《少年派》这样的影视剧,书山题海铺就青云之路,才更贴近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现实;于谦老师饰演的“苗霸天”和《银河》的“大反派”教导主任,才代表着我们现实中的正确

而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他那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包括相关情节,全都犹如童话,完全不接地气、不切实际。

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1)

邓超身为高级工程师,根本没展现任何辅导孩子数理化知识的镜头,仅有的辅导情节给了古诗词和作文素材;在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不惜去卖血、卖表、当苦力,给儿子购置1998年时,还是高端产品的家用电脑,不是为自己工作需要,而是为儿子玩游戏!在临期末考试前半个月,还带着儿子逃课,去珠海看航展……凡此种种,怎不令人瞠目结舌,这已经不止是“二十四孝好爸爸”了,而完全近乎于溺爱。

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2)

一所出过省高考状元的全市最好重点中学,一个成绩倒数第一名的孩子,在所谓“快乐教育”下,半个学期进步到倒数第五名,临考前又逃课半个月,回程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生死关头被困了整整三天,侥幸得救后最后一刻才赶到考场,然后在作文被打零分的情况下,总分只比全年级前十名少21分??——这是神话,匪夷所思!

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3)

一个省高考状元,只因为大二时某门功课考了58分,回去见家长遭遇冷漠态度,就愤然跳楼自杀,没摔死却成了疯疯癫癫的乞丐。将他苦心栽培、视如亲子的养父,也就是本片反派“教导主任”,从此对他置之不理。阎主任更因为这一隐情被邓超抓住痛脚曝光,于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理念,就在校长和同事面前一败涂地。——这是笑话,荒谬绝伦!用这种离奇剧情来否定“应试教育”,实在太无说服力了。

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4)

一个省重点中学的年轻貌美的女班主任,见到一个声名狼藉举市公敌的差生家长,一个穷困落魄、没有固定职业的刑满释放人员,便对他一见钟情,为他不顾非议舍弃前途,结婚十几年后,没有婚礼、不要孩子,从此一直共住在男方局促破旧的单位分房中(只做了基本内部装修)——这是童话,天方夜谭!——就算这个人帅如邓超,也绝无可能,导演同志能不能别这么杰克苏?

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5)

“马飞”被塑造成一个极度自我、完全不体谅家长和老师苦心、也没有半点责任心的熊孩子,哪怕父亲对他再好,也能一不如意就推搡父亲和大吼,只知索取毫无担当,比《少年派》“林妙妙”最脑抽时也要顽劣何止十倍,和《流浪地球》“刘户口”一样极不讨喜。

他的母亲和继父对他都可说已经是仁至义尽,然而他功成名就时再不见二人踪影;他的父亲对他恩同再造,然而他却宁可父亲不去申诉、永远沉冤,也不能影响自己的锦绣前程。〈而且这个剧情本身就是逻辑硬伤,航天英雄的父亲,是沉冤得雪被平反好,还是劳改释放人员更好?〉

邓超回应银河补习班遭遇差评(邓超的银河补习班)(6)

邓超那句感慨「我对你的教育,完全失败了」,倒是比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教育理念,更能令人认同,何其讽刺!

如果是一部恶搞喜剧片,再怎样光怪陆离的剧情,都没人会真当回事和深究。但一部宣发营销中对标《摔跤吧爸爸》《我不是药神》,走亲情催泪路线的剧情片,故事剧情就是重中之重,各种细节必须契合常理,经得起推敲。显然,《银河补习班》在这个重要环节上是非常欠缺、甚至失败的,也让影片掺杂的各种说教大道理,都变成了没有说服力的不切实际的纯心灵鸡汤,而由此引发的观众反思,对这部电影评价本身,更可以说是负面的。

已经是一个收入丰裕行业的佼佼者,邓超的孩子们自然是可以“快乐学习”“素质教育”,无忧无虑度过青少年时光,

可惜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孩子,依然要走我们这代人的老路,学海无涯苦作舟,题山铺就青云路。而且在未来很多年内,恐怕这种局面也看不到改变的可能。

恰恰相反,对“阶级固化”和“阶层下降”的恐惧,只会使得年轻的家长们,将远比自己这代人更多几倍、几十倍的教育投入和对应压力,加诸于子女身上。谁不心疼孩子?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一切教育普通人孩子去“快乐学习”“素质教育”的心灵鸡汤,就算再好喝,再美味,也比不上影片中用来举例的,反复蒸馏过的已经索然无味的馒头,更能填饱肚子。

当然,这部影片因为提出了颇具争议性的主题,最终评价注定两级分化,有笔者这样不以为然的,相信也有很多支持素质教育的朋友,会将其奉为“中国版《三个傻瓜》”级别的神作。较之导演此前两部之前作品《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确实是进步巨大、诚意十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