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1)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是不是很耳熟啊~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2)

说到如意,还要先提到一部火爆至今的动画片《葫芦娃》,除了那七个本领超群的葫芦兄弟和把他们种出来的老爷爷,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片中的反面角色:蛇精。法术高强,诡计多端的蛇精,身有如意、魔镜和刚柔阴阳剑三大法宝,每当她拿起如意的时候,口中都会念着那句咒语: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就是这句深入人心的台词,让很多人至今一看到如意,脑海里就会先蹦出这句话。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3)


那么如意是什么呢 ?

如意,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代表吉祥的物件,寓意“如君所愿”,来源可追溯到唐代以前,有说为佛像圣僧手持之爪杖;也有一说最早的如意见于西汉之交,较佛教更早。因杖首多取灵芝之形,象征长寿,配合如意之名,寓意吉祥。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4)

清嘉庆 白玉御题诗文吉庆有余如意


如意的造型很简单但却很有美感,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再衔接一长柄。其用途也很广泛,它可作为防身器物,在战场上,我们也可见将军手上的指挥之物很多是如意造型,寓意万事顺利,平安如意。

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小小的一个“如意”,却集结着各种用途,从贵族到百姓日常佩戴,从宫廷礼仪到赏玩陈设,它都在其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5)

乾隆款粉彩百花不落地如意


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 “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6)

白玉三镶龙纹如意

吉祥如意

时光荏苒,很多历史上盛行的玉器饰品,如玉簪、玉钗、龙钩、顶戴、板指、玉带、扁方、香囊等等,在如今珠宝消费市场上已基本绝迹,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场中还或许能见到这些饰物。

所幸的是现在的珠宝雕刻家们很有心意,将这种承载数千年美好寓意的如意造型融进各种雕件之中,现在很多翡翠吊坠、把件都可看到玉如意的身影,带给人们无尽的美好祝愿,适合各式人群日常佩戴把玩,也成为人们送礼、保平安的最佳选择。

怎么这么多人说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7)

清乾隆 御制竹黄御制诗“九如灵芝”圆如意


  • 看完相信大家对于 如意 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 小编交流号FanSQ0629 欢迎广大藏友一起交流鉴赏
  • 这期就到这里,不定时更新,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