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短(道德模范新故事)

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短(道德模范新故事)(1)

刘军简介:女,汉族,1955年出生,退休职工,原CPE新疆设计院工会副主席,荣获第四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石油“百佳爱心人物”、第三届克拉玛依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短(道德模范新故事)(2)

刘军(右一)和姜秋梅(左一)照顾患病的马达,两岁半的苗苗也来帮忙。

“我奶奶叫刘军,我爷爷叫马达!我是他们的孙女!”苗苗扑闪着明亮的眸子,奶声奶气地说。

“我晚上回奶奶家吃饭,奶奶还要给我辅导作文呢!”放学路上,丁丁对同学说。

不论是两岁半的苗苗,还是12岁的丁丁,从小就在刘军家长大,在两兄妹心里,奶奶刘军、爷爷马达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而刘军也早在19年前,把他们的妈妈姜秋梅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初来乍到

1998年,刘军的丈夫马达突然得了重病,在昏迷近四十天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却成了失语、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那一年,刘军43岁。

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刘军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她想请一个保姆。

2000年,经人介绍,姜秋梅走进了她的生活。

“扎着两个小辫儿,脸圆圆的,一看就是老实、厚道人。”

这是姜秋梅给刘军的第一印象。看着她脸上稚气末脱,刘军一问才知,秋梅才18岁,她一下有些心疼了,“比我闺女还小两岁啊……”

刘军不禁犹豫了,但姜秋梅的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了几分渴望。

刘军和她拉起了家常,她问一句,姜秋梅答一句。原来,为了供两个弟弟上学,从14岁起,姜秋梅就跟着姐姐出门打工了,后来又跟着老乡从甘肃来到克拉玛依。那两年,她在小饭馆里跑过堂、洗过碗。在这之前,她和姐姐在街上给人擦皮鞋……刘军看到她那双冻得红肿、明显粗糙的手,心一下就软了。

就这样,姜秋梅留了下来。

帮她脱“盲”

一开始,姜秋梅并不是很会做饭,家务也不善长,但她肯学,刘军一教,她就能很快学会,马达也常对她竖大拇指,刘军看着高兴。

但没过几天,她就对姜秋梅有了意见。

那次,刘军有事急着出门,姜秋梅正好不在家,她便把要交代的事写在纸上,放在进门的鞋柜上。等她回来时却发现,姜秋梅居然对字条的事一无所知,一问原由,刘军不禁愕然——姜秋梅不识字。

“不识字你不觉得不方便吗?”刘军替她犯愁。

“习惯了也没啥不方便的。”姜秋梅的回答,让她的心不禁抽搐了一下。

“不行,必须学识字。”尽管姜秋梅本能地拒绝,但刘军决心已定。第二天,她就去书店,买来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当起了姜秋梅的老师。

一开始,姜秋梅学得艰难,笔都握不好,即使一个最简单的字,她也是倒着笔画写。比如写“大”,她非要先写“人”,最后再加一横,刘军就反复教。结果,姜秋梅倒先烦了。

“阿姨,你让我多干点活都行,别让我学认字了,太难了。”

这下,刘军真的生气了。

“你不可能在阿姨这里干一辈子,有了文化,以后出去打工也会容易很多。你还小,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没文化会让你寸步难行的。”

刘军是个执拗的人。她的坚持,让姜秋梅彻底脱“盲”了。

“阿姨,识了字,我觉得眼睛好像突然亮了!”姜秋梅兴喜地说。

置办嫁妆

朝夕相处中,刘军的善良、宽厚让姜秋梅觉得心里格外踏实,干活也舒心、畅快,而姜秋梅的善解人意和体贴入微,也让刘军心里暖暖的,姜秋梅和刘军一家的感情日渐深厚。

只是有一件事让刘军放心不下。老家已经给姜秋梅说下了一门亲事,可是姜秋梅不愿意。“如果回去,就会和二姐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不想那样过。”

姜秋梅坚持着,刘军也理解。后来,老乡介绍她认识了面点师杨玉成,姜秋梅便想让刘军“把把关”,听听她的意见。

刘军觉得小杨人不错,但是,对他提了一个要求:“秋梅心眼好,人实在,你以后可不能欺负她,否则我这‘丈母娘’可不答应。”

姜秋梅准备回老家结婚,刘军给她准备一份嫁妆——一身红衣服,一条金项链,一枚铂金戒指,另外,还有三千元礼金。

当她把这份沉甸甸的嫁妆交给姜秋梅时,姜秋梅哭了。

五个兄弟姐妹中,姜秋梅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姐,下面两个弟,也正因如此,她一直是被父母忽视甚至忘记的那个孩子——从小到大,她从没穿过一件完全属于自己的新衣服,父母也几乎从不过问她,而刘军却给予了她点点滴滴的关爱和帮助,这些都是她在父母那里未曾体验到的。

“这些年,阿姨经常给我买穿的、用的,不但教我识字,还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她为我想的、做的很多,比亲人对我还亲。”姜秋梅说。

但在刘军看来,她能为姜秋梅做的,还不够。

“秋梅不但干活好,心眼实,还很聪明,她值得我对这么对她。”刘军说。

情深意重

姜秋梅怀孕了,刘军不舍得让她干活,便另外请了保姆,可是,姜秋梅有事没事总要过来帮忙,做个饭,搭把手,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做,就是为了过来看一眼。“我怕不在时有啥事,过来看看我放心。”姜秋梅心疼刘军,她知道一个女人这些年多不容易。

姜秋梅生了儿子,当她从老家抱着孩子再次回到克拉玛依时,刘军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他们八一新村的租住房,还塞给她一个大红包。

奶粉、尿不湿、小衣服、玩具……当看到这些东西快把床堆满时,姜秋梅的眼睛又湿润了——她刚从农村的婆家回来,刘军的这份情谊,她掂得出份量。

刘军第一次当上了奶奶,看到孩子,就乐得合不拢嘴,还给孩子取了名字,叫丁丁。

丁丁一岁半时,姜秋梅又到刘军家正式上岗了,每天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丁丁。

那时,刘军还没有退休,只要有空,她就照看丁丁,喂饭、哄睡,做游戏、讲故事,她觉得这是她这个奶奶应该做的。后来她退休了,丁丁就成了她的“小尾巴“,有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她也总是不忘带上孙子。

刘军领着丁丁走进了幼儿园,又把他领进了小学校门,除了日常接送,还教他识字、数数,辅导功课……

看着丁丁一天天大了,租住房条件有限,刘军觉得,秋梅他们应该买一套房子了,但姜秋梅没底气,花二十几万买套房,她想都不敢想。

“你担心啥,有我呢。”刘军说。之后,她便通过同学、朋友,四处张罗房子。

姜秋梅他们相中了一套小户型的二手房,可要把钱凑齐,还是很困难,刘军就对姜秋梅说:“买房子是大事,阿姨给你五万,再多也拿不出了,你算算还缺多少,阿姨给你去借。”

第一次躺在属于自己的家里,姜秋梅久久没有入睡。如果不是遇到刘军,她知道她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番样子,要么早早嫁人,在农村种地;要么和当年的小姐妹一样,居无定所,三天两头换工作,还难免受白眼委屈……她也知道,自己年轻能干,肯学东西,换个工作不是不可以,虽然刘军给的工资不低,她不是找不到条件更好的,但是,对这个家,对这个家的人,她早已有了感情,姜秋梅放不下啊。

守护亲情

如今,两岁半的苗苗和哥哥一样,也在刘军家一天天长大,比起哥哥,小姑娘更粘奶奶。

今年春节,刘军的女儿和女婿从北京回来过年,按照惯例,小两口给全家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尤其是两个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一应俱全。一到家,他们就让姜秋梅歇着,上上下下地忙碌起来。

最近,马达夜里睡觉越来越不踏实,为了能让刘军和姜秋梅尽可能地休息好,临走前,他们找来一个帮手,专门在夜间陪护马达。

姜秋梅有自己的小家了,刘军也总想着,让她在自己家多待待,所以,想着法子给姜秋梅“放假”。可姜秋梅偏偏闲不住,没一会儿她又从自己家转了回来。她说,这些年来,只有陪在刘军和马达身边,她才觉得放心。

其实,刘军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姜秋梅在,她心里才觉得踏实……

这些年,姜秋梅和刘军都习惯了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甚至,习惯了被对方需要。刘军说,被人需要是幸福的,以前,马达需要她,现在,她需要姜秋梅,她想给予马达和姜秋梅更多……

今年,姜秋梅37岁了,从她第一次走进刘军家,19年过去了。如果说,一开始刘军和她是需要和被需要的主雇关系,那么到了后来,她们用心维系和守护的,则是一份母女般的亲情。

如今,刘军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姜秋梅觉得,应该帮刘军卸下肩上的负担,扛到自己身上,这是她这个女儿应该做的事。她不善言辞,但她觉得,照顾刘军和马达,是她的责任。她甚至想过,以后会带着刘军回老家,她要给她养老……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作者:刘红艳

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短(道德模范新故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