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爱尔兰吗(如何了解一百岁的北爱尔兰)

朱联璧

由爱尔兰岛上的6个郡组成的北爱尔兰,在2021年12月6日迎来了建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一百年前的这一天,代表爱尔兰南方26郡的亚瑟·格里菲斯(Arthur Griffith)和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与代表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政府的大卫·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等人,在伦敦共同签署了《英爱条约》(Anglo-Irish Treaty),认可了拥有自治领地位的爱尔兰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北爱尔兰。结合1920年初已经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Government of Ireland Act),爱尔兰岛由南北两个议会来统治,以稳定岛内局势。

经历了自1949年爱尔兰共和国正式脱离英联邦后开始的长期动荡,爱尔兰岛在1998年迎来了《贝尔法斯特协定》/《耶稣受难日协定》,局势从冲突逐步走向平稳。加上联合王国与爱尔兰都处于欧盟之内,人员和物质可以自由流动,全岛型经济逐步发展,岛内经贸和人员联系不断加强。不过,在2016年6月举行的脱欧公投中,多数北爱尔兰民众选择留欧,但整个联合王国中要求脱欧的票数占据多数。爱尔兰共和国与北爱尔兰之间长达500公里的边界由此成为英欧两个经济体之间唯一的陆上边界。北爱尔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已成为英国是否能完成脱欧的症结。

你真的了解爱尔兰吗(如何了解一百岁的北爱尔兰)(1)

爱尔兰岛上的民众对于本岛的未来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爱尔兰岛的现状还可以维持一百年,也有人认为,爱尔兰岛的统一将在未来20年内发生。而要理解爱尔兰岛的未来,理解一百岁的北爱尔兰为何会出现,都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个岛的历史。书写爱尔兰史的作者的立场很容易影响作品的重点。对研究英国史的学者而言,这里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对研究英帝国史的学者而言,这里曾经是英格兰的殖民地,也是自治领和英联邦政治实验的场所;对研究美国史的学者而言,这里是美国人先祖重要的来源地;对研究爱尔兰史的学者而言,岛上的人口来源多样,不同地区民众的诉求千差万别,让书写一本能被不同意义上的“爱尔兰人”接受的爱尔兰史变成一件难事。

也是因此,英语世界里有关爱尔兰的历史研究著述颇丰。相比之下,中文出版物中涉及爱尔兰史的屈指可数,也就很难呈现爱尔兰史内蕴的复杂性。本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择要介绍若干英文简史及其中译本、通史和专史,以及近年来爱尔兰史研究所呈现的全球史视角。

各有所长的“爱尔兰简史”

对中国大陆的读者来说,可供阅读的爱尔兰通史的译本并不多。197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埃德蒙·柯蒂斯的《爱尔兰史》。该书原作于1936年首次出版,以1922年为时间下限,也就不包括北爱尔兰的历史,没有记述《英爱条约》签署后爱尔兰岛经历的动荡。作者的个人经历和研究背景与此书可读性强、可信度高、覆盖时间长、内容分布均衡且具有反思性这些优点相互呼应。柯蒂斯是生于英格兰的爱尔兰裔新教徒,既在英国求学和工作,又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长期工作和生活,对于英爱双方的立场和历史都十分熟稔。尤为难得的是,他是第一位能用爱尔兰人所用语言留下的史料开展研究的专业历史学家,又能用极佳的英语完成写作,将爱尔兰历史上的不同声音一并呈现在广大英语读者的面前。他对爱尔兰的深厚情感,让这本在爱尔兰经历巨变的同时完成的作品既饱含情绪,又极具反思性,使之成为了解爱尔兰历史不可错过的经典。

你真的了解爱尔兰吗(如何了解一百岁的北爱尔兰)(2)

埃德蒙·柯蒂斯的《爱尔兰史》

当然,柯蒂斯的著作的缺憾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并未包括1922年之后的爱尔兰岛的历史。罗伯特·基的《爱尔兰史》同样有中译本,该书关注的时间段恰好可以弥补柯蒂斯的著作未覆盖的部分,侧重20世纪的爱尔兰岛所经历的困顿和发展。不过,限于基的个人研究兴趣在爱尔兰民族主义,让这本著作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史色彩,不能均衡处理不同的议题。由于该书是一部介绍爱尔兰的纪录片的底本,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至今依然是英语世界较为畅销的一本爱尔兰简史。而针对北爱尔兰历史的教材式导读,可以参考保罗·迪克逊和埃蒙·奥凯恩的《1969年以来的北爱尔兰》,但该书尚无中译本。

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尔兰简史(1500—2000)》体现了爱尔兰简史写作的新趋势。该书原作于2018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约翰·吉布尼是一位在爱尔兰学习和工作的历史学家,熟悉当地的文献,也对爱尔兰史的学术史有极为全面的把握,并拥有超越国别史的研究视野。虽然书的副标题表明该书侧重讨论16世纪以来的爱尔兰历史,但在引言部分对1500年之前的爱尔兰历史作了简单的介绍。全书以一个世纪为一部分,每部分分成若干章节,并在最后写下“历史学家的分歧”,让读者了解到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结论,呼应了爱尔兰史书写的复杂性和争议性,也契合《贝尔法斯特协定》/《耶稣受难日协定》内蕴的精神。无论是对于想要快速了解爱尔兰近代以来历史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从事爱尔兰史研究的学生来说,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你真的了解爱尔兰吗(如何了解一百岁的北爱尔兰)(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出版的《爱尔兰简史(1500—2000)》(2021年11月)

除了三本有中译本的爱尔兰简史之外,过去十年里还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各具特色的爱尔兰史。如2013年王家爱尔兰学术院出版的《100件文物中的爱尔兰历史》,借鉴了大英博物馆出版过的同类作品,从文物中展现爱尔兰的历史进程。又如2014年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的肯尼斯·坎贝尔所著《爱尔兰的历史:从史前到当下》,同样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爱尔兰简史。以专题研究而非通史的方式呈现最新爱尔兰史研究成果的作品,可以参考2016年出版的《普林斯顿现代爱尔兰史》论文集。前述吉布尼一书最后的阅读书目和资源介绍提供了更为完整而全面的研究爱尔兰史的文献。

功能各异的多卷本爱尔兰史

由于吉布尼的书是在2018年出版的,因此书目中遗漏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同年出版的四卷本爱尔兰通史的信息。与之呼应的,则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历时34年完成的九卷本《新爱尔兰史》,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爱尔兰学术院的支持。两套丛书各具时代特色和出版社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大部头通史的需求。

你真的了解爱尔兰吗(如何了解一百岁的北爱尔兰)(4)

《爱尔兰简史(1500—2000)》

九卷本《新爱尔兰史》的前七卷,囊括了从史前到1976年的爱尔兰历史。第八、九卷则是工具书,前者是爱尔兰史年表,后者包括地图、家族世系和各种列表,可谓极为详尽。从前七卷的分期方式来看,第一卷为史前史与古代史,第二卷为中世纪史(以1534年为下限),之后每一卷大致对应一个世纪的历史。每卷由多位作者完成,根据各自专长分工,既有整体性的介绍,也有主题性的章节,侧重对历史知识百科全书式地呈现(即对事件、人物、自然地貌等等的罗列),作者各自的态度也较为鲜明。

对于新从事爱尔兰史的研究者而言,该书后两卷工具书相当实用,可以快速定位历史事件和相关材料。但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该书成书较早,无法囊括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40年的爱尔兰史研究的前沿成果,因此在使用时要格外留意准确性。这也与牛津大学其他套系的丛书十分相似,也就是搭配通史和工具书一同出版,利于初学者使用,但作者的立场有时会面临争议,在使用时需要留意分辨观点产生的时间和语境。由此也让这本书不仅具有通史和工具书的价值,也是当代学者开展史学史和观念史研究可以剖析的史料。

四卷本的《爱尔兰史》可以视为是《普林斯顿现代爱尔兰史》的扩充版,体现了当下英语世界对爱尔兰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四卷书覆盖的时段分别是600—1550年、1550—1730年、1730—1880年以及1880年至今,并未包括中世纪之前的爱尔兰史。每卷都会根据这一时段的重点议题分出专题,每个专题包含若干研究,卷末则有包括档案资料、研究成果和电子资源在内的详细参考书,对关注具体研究问题的学者而言,是一套前沿而实用的参考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全球史视阈下的爱尔兰史研究

四卷本《爱尔兰史》的总主编托马斯·巴特勒在丛书总序中指出,该书的断代方式体现了一种“通”的意识,从而规避更早出版的爱尔兰史因为历史分期造成的研究问题内部的断裂。这种“通”也表现在以全球视角呈现爱尔兰史,不仅作者的来源更为国际化,也采纳了全球史的研究理念,从而包容本文开头提到的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爱尔兰历史的研究成果。

鉴于英国的全球史与英帝国史之间极为密切的联系,这种全球性视角在以英帝国史的角度理解爱尔兰史的著作中已经有所展现。牛津大学出版社为该社英帝国史书系配套发行的研究指南中,有一卷就叫《爱尔兰与英帝国》,主编是凯文·肯尼。托马斯·巴特勒为该书贡献了一章,围绕18世纪帝国和爱尔兰的关系展开。该书提供的参考书目,则由知名的英帝国史学者史蒂芬·豪编写。豪不仅著有关于爱尔兰和英帝国的专著,也是《新帝国史读本》的主编。所谓新帝国史,就是用广义上的全球史的视角重新书写的帝国历史。

另一种突破国别史来研究爱尔兰历史的方式,是关注流散的爱尔兰人的历史。凯文·肯尼的学生埃利·M.贾尼斯在2015年出版了《更大的爱尔兰》一书被收录在威斯康辛大学出版社的“爱尔兰史与流散的爱尔兰人”书系中。此书的标题呼应的是19世纪著名英帝国史学者约翰·西利的名作《英格兰的扩张》中提及的“更大的不列颠”的说法,以跨国史的视角展现镀金时代的美国历史与爱尔兰人的联系。

第三种路径则是全球微观史和个人史。安妮·廷德利选取了帝国统治者、厄尔斯特地主达夫林勋爵(Lord Dufferin)的个人经历为研究对象,著成了一部以爱尔兰与英帝国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全球微观史。该书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是该社现代英国史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该社另一套现代欧洲史中,也包括一本关联了全球性议题和爱尔兰的史著,这就是克里斯蒂娜·基尼利(Christine Kinealy)的《黑人废奴主义者在爱尔兰》,围绕十个人的经历展开,并配以专题网站和展览。这种见微知著的全球史研究路径,和多样化的历史呈现方式,在个人、区域和全球之间,为专业研究者和大众读者勾勒了一幅内容极为丰富的图景。

从全球史的角度理解爱尔兰史并非只是出于“时髦”。从爱尔兰本身的历史来说,仅用国别史的视角不仅会引发很多争议,也无法充分呈现爱尔兰历史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虽然笔者并未读到文章专门提及爱尔兰史的“全球转向”,但从过去几年出版的新作来看,这种转向已经发生。无论是简史、多卷本通史还是专题研究,都将爱尔兰纳入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而非仅仅是英格兰的后院,英帝国的殖民地,又或是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故乡。

相关文献出版信息:

Edmund Curtis, A History of Ireland: From Earlies Times to 1922, 6th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36]2002). ([爱尔兰]埃德蒙·柯蒂斯:《爱尔兰史》,江苏师范学院翻译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Robert Kee, Ireland: A History, Revised Version(London: Abacus, 1995). (罗伯特·基:《爱尔兰史》,潘兴明译,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Paul Dixon and Eamonn O’Kane, Northern Ireland Since 1969(Abing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John Gibney, A Short History of Ireland, 1500—2000(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7). ([爱尔兰]约翰·吉布尼:《爱尔兰简史(1500—2000)》,潘良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Fintan O’Toole, A History of Ireland in 100 Objects(Dublin: Royal Irish Academy, 2013)

Kenneth L. Campbell, Ireland’s History: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London and New York: Bloomsbury, 2014).

Richard Bourke and Ian McBride eds, The Princeton History of Modern Ireland(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T.W. Moody et al, A New History of Ireland, 9 vol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76—2010).

Thomas Bartlett et al,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eland, 4 vo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Kevin Kenny ed., Ireland and the British Empir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Stephen Howe, Ireland and Empire: Colonial Legacies in Irish History and Cultur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Ely M. Janis, A Greater Ireland: The Land League and Transatlantic Nationalism in Gilded Age America(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15).

Annie Tindley, Lord Dufferin, Ireland and the British Empire, c. 1820—1900: Rule by the Best? (Abing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Christine Kinealy, Black Abolitionists in Ireland(Abing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20) 网址见:https://www.blackabolitionistsinireland.com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张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