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1)

© 成都环贸ICD

大型城市综合体——成都环球贸易广场ICC翼下体验式购物中心——成都环贸ICD日前盛大开幕。项目坐落于东大街商业金融核心地带,集购物中心、超甲级地标写字楼、高档公寓于一体,构建“天府门廊”,已成为成都新晋地标。

项目由新鸿基地产倾力打造,作为全球第四座ICC,成为其在西南地区的商业项目首秀。自2008年起,奥雅纳为项目提供全过程结构和岩土设计服务。长达10余年的服务跨越概念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我们亦为项目提供现场监造驻场服务。

双地铁上盖

TOD理念打造城市枢纽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2)

将高层商业开发项目整合到轨道交通上盖,打造融合交通枢纽和物业功能的TOD综合体,为城市提供了具可持续性的规划解决方案。环贸ICD地下二层与地铁2号线、8号线东大路站无缝衔接,整个项目与地铁建设融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双地铁上盖”项目。

在项目早期,地铁2号线已开工建设。奥雅纳在项目规划初期即引入先进的TOD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地铁建设的保护要求,设置“12m地铁共建区”,并提供相应结构方案设计。我们与地铁设计单位紧密配合,为后续开发的ICD地下商场与地铁2号线预留无缝接驳条件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3)

© 成都环贸ICD

▲ 项目全景

我们亦将同样的设计理念运用于ICD西侧与地铁8号线间的接驳空间预留,在项目地下室设计及施工时,预留暗梁暗柱,以接驳后期与地铁站间的连通道。

此外,项目引入在粤港高端购物中心设计中常采用的同层开放式停车交通组织,使之成为成都首个同时拥有双地铁上盖和同层停车场的购物中心。消费者可驱车直接前往目的楼层,在提升交通便利性的同时,提升了楼层的商业价值。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4)

© 成都环贸ICD

为配合建筑设计理念,我们在首层地面交通中心采用抽柱结构,形成可供车辆转弯及通行的超大空间。项目地上停车场在每两个商业楼层间增设一个结构夹层,可最大化增加停车数量。如此一来,地上停车场层高仅为3m。为此,我们采用转换及宽扁梁的结构设计,并在旋转坡道采用厚板设计,配合机电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车库净高需求。

“丝带”元素

塑造流畅购物体验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5)

环贸ICD位于沙河之畔,建筑设计融入了沙河宛如“丝带”般流动的姿态,赋予幕墙和内部空间灵动质感。“丝带”主设计元素贯穿室内外空间,从主入口两层挑空的超高空间到购物回廊主动线,圆润柔美,引领客流动线。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6)

© 成都环贸ICD

奥雅纳结构工程师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紧密配合,于细节处打造项目富于变化的空间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游逛深度,展现出本土文化与国际风尚交织的独特气质。

空间通透

为保证购物回廊视野通透,我们在项目裙房所采用大柱距框架结构体系。通过框架柱后退中庭洞口的结构布置,我们在商场主动线上采用悬挑结构营造中庭无柱空间,实现中庭空间的通透和纯粹。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7)

© 成都环贸ICD

▲ 通透的中庭无柱空间

针对由此而产生的悬挑梁,我们采用了变截面梁及边缘厚板的设计,以配合机电管线需求,有效保证公共空间的使用净空。

光影流畅

整个项目呈东西走向一字型布局,内部包含3个主中庭,动线如丝带般流畅,逛起来毫不费劲。由西至东分布有三个大型天窗,自然光线的引入带来更加流畅的光影变化。

西侧的鱼形天窗与东侧的长圆形天窗与大尺度的商业中庭相匹配,结构以三角形网格为主,而中部的椭圆天窗则采用四边形网格划分。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8)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9)

© 成都环贸ICD

▲ 商场中庭天窗

我们为天窗选择恰当的网格尺寸和形式,确保在幕墙采用平板玻璃,以减小实施难度。天窗的主结构杆件与幕墙分割相匹配,呈现出干净、规则、整洁的视觉效果,同时亦预留出运营期间在天窗吊挂荷载的需求。

前瞻设计

助力应对未来挑战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10)

业主于2007年起,将其攀成钢地区开发地块分为A、B、C三区,展开滚动开发。环贸ICD项目则隶属于成都环贸ICC所在的B地块。B地块开发体量约78万平方米,开发周期超过十年。

在此期间,房地产市场及政策不断调整、各专业设计规范不断更新、业主需求不断变化等因素,都给项目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奥雅纳团队始终与业主及其他专业团队密切配合,以前瞻的设计视野和可持续的发展眼光面对充满变化的未来。

契合开发节奏

B地块被拆分为多达13个单体子项进行设计及施工,地上结构全长接近400米,建筑体量巨大,建筑功能复杂。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11)

© Arup

▲ 项目主要建筑功能及分缝示意图

我们在项目初期即预见了设计分期的可能性,设置两道抗震缝,将上部结构划分为“两栋办公塔楼 商业”、“两栋公寓 商业”和“两栋住宅 商业”三个大底盘双塔结构。由此,既帮助项目形成相对规则合理的抗震单元,又完美契合了开发节奏。

满足多元需求

办公塔楼采用12米大柱距设计、无角柱布局,且避让电梯厅出口,保证了四角视野开阔、办公大空间视线无遮挡的极致空间品质。我们在楼面布置预留开洞位置,为后期租户层间打通预留弹性,实现办公空间灵活组合,以应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12)

© 成都环贸ICD

▲ 超高层办公塔楼立面

提升经济效益

针对高度达280米的办公塔楼,奥雅纳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充分协调,研究应如何高效设计建筑体型和结构构件布置。最终,方案建筑平面接近方形且基本对称,并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采用弧形边角过渡,建筑立面往内逐步收进,以有效减小风荷载及风振加速度对结构的影响。

合理的平面尺寸和建筑体型为项目选择成熟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体系奠定了的基础。通过精细化计算和分析,结构不需要设置加强层,塔楼各项整体指标及结构构件尺寸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比同等高度的超高层塔楼,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以及无加强层的设计,拥有极佳的经济优势,帮助业主应对起伏的市场环境。

江湾新城概念规划奥雅纳(成都商业新地标)(13)

© 成都环贸ICD

除了精心选择超高层上部结构体系,我们还通过设计合理的地下结构和基础方案以优化建造成本。

项目地下空间功能包含商业及停车,其中商业区层高需求大,而同层停车区则对层高的需求较小。经过仔细研究,同层停车区与商业区按错层设计。此举有效减小地下室埋深,降低了土方开挖及抗浮成本。

我们对比多个基础方案,在塔楼和裙楼采用筏板基础 抗拔锚杆,从而大大缩短工期,大幅度降低了基础成本。

考虑到塔楼地下室最底层空间利用率不高,我们在结构上创新性地采用了上反承台设计。塔楼筏板基础底部与裙房筏板基础底部平齐,减小了对天然地基的干扰,从而降低土方开挖支护工程量,在缩短工期的同时,亦巧妙节省了一层塔楼结构构件的工程量。

作为最早参与成都环贸ICC建设的专业团队之一,奥雅纳结构和岩土团队在长达10余年的开发周期中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凭借设计的前瞻性、品质的卓越性、成本的可控性和团队的稳定性,不断续写服务ICC系列的专业篇章。我们始终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同心合力,携手塑造更为卓越的作品。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Arup奥雅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