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

《航拍中国》——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线不明晰。到了冬季,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了。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2)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3)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4)

“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意思是在泾河、渭河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5)

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但如今我们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6)

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流经的是关中平原;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因此,并不是古人错了,而是不同时期,两河含沙量不同而已。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上游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也同样严重。因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因此,现在只有如《航拍中国》所说的,大部分时间,两河均是黄色,冬季才能看到泾渭分明的景观了。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7)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8)

练习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9)

(2018重庆三模)河流的流量、流速及流域内的土质状况等都会影响河流含沙量,而所含泥沙矿物成分的不同也会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色。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分的原因,当渭河含沙量达到10kg/m³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而在某些季节在泾河(渭河的支流)、渭河交汇处容易出现“泾渭分明”的景观。读渭河、泾河流量及含沙量统计表。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0)

1. 与渭河相比,泾河枯水期含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坡度较小

B.降水量小

C.支流较多

D.植被稀疏

2. “泾渭分明”景观容易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D

【解析】1、两河流降水差异不大,渭河支流更多,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更严重。渭河源头是甘肃鸟鼠山,海拔3495m,流入关中平原,相较于泾河,坡度更大。

2、泾河冬季的含沙量小于10 kg/m³,水色呈现青色,而其他季节和渭河一样,含沙量大,并无差别。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1)

(2018日照5月质检)《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诗人杜甫《秋雨叹》中有“浊泾清渭何当分”。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水利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西汉时开凿六辅渠(开支渠以辅助郑国渠),经历代修缮、改造,郑国渠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2)

1.“泾浊渭清”的原因是

A.渭河径流量小,沉积作用强

B.泾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C.泾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疏松侵蚀严重

D.渭河发源于南部的秦岭山脉,植被覆盖率高

2.上述工程设计的优点是

A.与等高线平行工程量小

B.利用地势高低全线实现自流

C.利用地势接纳渭河水源

D.便于积水汇集干渠排入洛河

3.郑国渠的主要作用是

A.春季大水冲压盐碱,改良土地

B.提供灌溉水源,保证农业稳产

C.发展内河航运,改善关中交通

D.沉积肥沃黄土,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C B B

【解析】注意泾河和渭河的流向,泾河更多流经黄土高原,渭河自东向西从黄土高原南部流过,泾河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影响更大。渭河流量更大,降水差异不大,渭河在秦岭北部。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3)

(2019龙岩3月质检)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4)

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对黄土高原坡面侵蚀搬运能力弱;(2分)冬季河流径流量小,且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河流含沙量小。(2分)

简单高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泾渭分明)(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