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

题记:

二千多年前祖先留下的文字,我们还能读懂,还能触摸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文明比我们要古老,但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今天被重新打捞,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给人以旅游的谈资——他们了解不到二千多年前生活在同样一片土地上那些古人的情感,甚至,他们都不是一群人。

而我们不同。

二千年前的祖先,和二千年后的我们,有着共通的情感,共通的心理,我们仰望的,就是同一片天空,我们脚下拥有的,就是同一片土地。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1)

《古文观止》一开始,就是《左传》中的文章,而且选了很多篇——整整两卷。

我们都知道,《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据说是左丘明解释儒家经典《春秋》所作,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是独立成书,但不管怎么说,它在儒家系统中的地位是“史”,比作为“经”的《春秋》,要低一些。

信奉儒家的两位老先生,为什么要选择《左传》作为开篇,而不是《春秋》呢?

我们先从关二爷晚上读什么书说起。

《三国演义》小说中描述,关二爷夜读《春秋》,但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中讲:

《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两者所说不一样。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2)

图片源于网络

那位说了,《三国志》是正史,《三国演义》是小说,正史肯定比小说靠谱,所以关二爷读的应该是《左传》。

正史就靠谱吗?正史说的都是事实吗?

我们把这些历史叫什么?叫散文。

在这些散文里,有大量传说故事、作者偏好,而且儒家还特别喜欢删文,动辄就把经典改一改,而且认为自己改的很对。

所以,看历史就像断案一样,需要推理,看哪个解释更合理。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3)

《春秋》是一本什么书,《左传》是一本什么书?

《春秋》,简单讲,就是一本大事记,基本上记的就是,今天公司领导开会了,明天a公司和b公司打了一架,后天c公司领导和d公司领导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郑伯与弟弟的宫斗大戏,只用了“郑伯克段于鄢”一句话。

相比之下,《左传》情节曲折,史料丰富,很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熊逸老师曾经讲到过它的意义:

《左传》在传统典籍中最有高屋建瓴的意义,两千多年历史中的许多沿革、争议、改变,从风俗到立法,从秦朝郡县制到明代大礼议,甚至从中国的夷狄论、文学观到日本的武士道,都可以一路追溯到《左传》的世界。

我们现在提到儒学经典,第一想到的是《论语》。但是,要理解《论语》中孔子和弟子对话中的那些梗,却需要《左传》提供的历史背景。

比如,孔子争议很大的一句评论,当年是也上过热搜的。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4)

钱穆先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只有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

如果翻一翻《左传》,会发现“君子”、“小人”都是身份概念,不是道德概念,孔子也不是在作道德评价,而是描述一些人的性格特征。

就像鲁迅先生对一部分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样,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论断。

再比如“礼不下庶人”,我们认为是封建社会压迫百姓。

实际上,周礼非常繁复复杂,老百姓如果事事循礼,就别劳动生产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宽容,也算那个时候的正确。

而且,《左传》过手的大牛人有很多。

汉代刘向梳理过《左传》的师承脉络,左丘明传给曾申,曾申传给吴起,吴起传给儿子吴期……

有了这些牛人加持,再加上它汇集了春秋时代诸多战例,自然就成了很多名将的必读书,关二爷也不例外。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5)

《左传》的可信度:两个面孔的赵盾

我们想说明一件历史是真事时,经常强调,据正史记载……

正史,就指的官修历史。虽然《左传》不属于二十四史,但是它开了历史散文写作的先河,有人物对话,有场景描写,还有适当评论,历史细节俯拾皆是。这就是其巨大价值所在。

我们看待一本历史著作,不能简单的评论它写的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那件事是不是真的。而且年代久远,如果没有相应的文本对照,可能永远搞不清楚真假。

比如,经过连年的战争考验之后,曾国藩就对史书上关于战争的描写产生了强烈怀疑,认为其情节十有八九是文人编造的,无法运用到实战中。

但是,有些东西只要写下来,就有价值在,就能让人们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所思所想。

比如,《西游记》是本虚构的小说,尽管写了很多唐朝的事,你从里面考察唐朝文化是考察不来的,却可以从中考察明朝时的人情世态。

《左传》里面,有一部分细节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举个例子,赵盾遇刺事件。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6)

简单介绍一下,赵盾是晋国重臣,著名的赵氏孤儿,就是赵盾的孙子。我们不说他孙子,主要说他。

刺杀事件大概是这样的:

这位刺客很早就到了赵盾的住处,大概以为他还没起床,手起一刀,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谁知道,赵盾早早就穿好了朝服,整整齐齐,起度森严,很有范儿——没办法,春秋那会儿,要的就是这个范儿。

刺客显然很欣赏这个范儿,认为赵盾在家里都如此恭敬守礼,到了朝堂上肯定是好的国家公务员,杀了他显然是对国家的不忠,到不杀他又对委托人失信,咋办?

自杀吧。刺客很干脆,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之后的历史,尤其史记,记载了不少这样的刺客故事。

先秦时代时候的刺客可歌可泣;之后的刺客,却越来越沦为盗贼。

当然,我们说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故事中的漏洞,也可以叫做玄机。

什么玄机呢?

这个刺杀,当时只有两个人在场,如果事情传出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赵盾对别人说的。

既然是赵盾的一面之辞,那他可以选择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他可以讲,这个刺客功夫不行,被他直接杀了。

也可以讲,刺客正要杀他,结果不小心撞树上死了,或者自己绊倒死了,或者被房上的瓦片砸死了,或者突发脑溢血死了……

反正死法无数种,为什么赵盾偏偏说刺客是受了感动自杀呢?

这是做铺垫。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7)

因为他知道要杀他的人,是国君。

国君一直想杀他,赵盾不想死,就开始逃亡。

没逃出多远,国君就被赵盾的亲戚赵穿杀死了,赵盾回来继续做正卿,也没有追究杀人者的责任。

这就耐人寻味了。

简单看史书所记载,赵盾就是一个实诚君子。

他对待国君恭恭敬敬,很讲礼数,工作也干的不错,国君却总是找茬,还派人多次杀他,真是太过分了。国君最后被杀,真是咎由自取。董狐在史书上记载“赵盾弑其君”,真是冤枉了他。

可是,考虑到刺杀时间的背后的玄机,有没有这种可能?

赵盾实际上一直在为杀国君做铺垫,先把自己正直、讲礼的形象树立起来,国君来杀也只是逃跑不反抗,暗地里却派人杀了国君。

不然的话,为何就这么正好,没逃多远国君就被杀了呢。

而且,他也没追究杀人者。

董狐写“赵盾弑其君”时的是不是也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

后来,人呢常常把“董狐笔”比作历史监督的典范。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都称赞“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孟子说的“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就是史书会如实记载奸臣们的行为。

所以,读《春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仁义忠孝。

关二爷夜读《春秋》,正与他的光辉形象相符。

而我们从不同的历史解读中,也能分析出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惧,这未尝不是一种历史真实。

古文观止有哪些不足(古文观止很有趣)(8)

一个文明不会因古老而伟大,但会因伟大而古老

《左传》代表的不只是那些历史故事,还是儒家文脉,更是一个文明。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即将读到的,是二千多年前的文字。

二千多年前祖先留下的文字,我们还能读懂,还能触摸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文明比我们要古老,但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今天被重新打扰,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给人以旅游的谈资——他们了解不到二千多年前生活在同样一片土地上那些人的情感,甚至,他们都不是一群人。

而我们不同。

二千年前的祖先,和二千年后的我们,有着共同的心理,共同的心声,我们仰望的,就是同一片天空,我们脚下拥有的,就是同一片土地。

是为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