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57(郑庄公戒饬守臣)

原文: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创作背景

鲁隐公十一年七月,郑国以许国不朝见周天子作为借口,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与齐军、鲁军一起前去讨伐许国。齐、郑、鲁三国大军直逼许国都城。

从地理看,齐、鲁地理上远离许国,只有郑国是许国邻国。攻打许国当然是有利于郑国的。打败许国之后,郑庄公的策略是扶持一个“傀儡政权”百里,实际上控制了许国,但是客观上又是符合了礼法的,所以文章最后赞美郑庄公“于是乎有礼”,其实不存在什么礼不礼,这就是一篇优秀的外交辞令而已!

在郑国军队攻打许国城池时,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春秋第一美男子”子都暗箭射杀了正在攻城颖考叔,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里的那个足智多谋的颖考叔, 于是有了暗箭伤人这个成语。

古文观止57(郑庄公戒饬守臣)(1)

内容讲解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公︰鲁隠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

译文:鲁隐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讨伐许国。

讨伐许国的原因是许国没有给周王室相应的贡品,这种“失礼”的行为在诸侯国间落了口实。于是,郑庄公作为周天子的卿士,代表周天子以郑国的军队联合鲁国、齐国,三国会师伐许。许国无力抵抗。三国盟军攻克许城后,首先登上城楼的是郑国的军队。文章下面就讲了郑国军队登城楼的乱象。

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傅:同“附”,靠近。

蝥弧︰máo hú,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子都︰郑国大夫。姬姓,名阏(è),字子都。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

争车之怨: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zhōu]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kuí],弗及,子都怒。

(郑庄公准备进攻许国。五月甲辰日,在郑国的祖庙内颁授武器。郑国大夫公孙阏跟颍考叔争夺一辆战车,颍考叔挟着车辕奔跑,公孙阏拔下一支戟去追他。追到大街上,没有追上,公孙阏很恼怒。)

译文:初一这一天,三国的军队逼近许国城下。颍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首先登上了城墙,子都(郑大夫,公孙阏)从下面射他,颍考叔跌下来死了。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

瑕叔盈︰郑国大夫。

周麾:反复挥军旗。

毕:全,都。

译文:瑕叔盈又举起蝥弧爬上城墙,挥舞旗帜并呼喊道:“我们国君登城啦!”郑国的军队全部登上城墙。

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

译文:初三这一天,便攻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去了。齐侯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

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不共:共︰同“供”,供职、奉职。不共,不按时向周王纳贡的意思。

命:使(允许)。

与闻:参与、干预。

译文: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按时纳贡,所以跟随您讨伐它。现在许国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虽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这事的。”于是就把许国给了郑庄公。

古文观止57(郑庄公戒饬守臣)(2)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

百里︰许国大夫。奉:侍奉。

许叔︰许庄公之弟。

祸:降祸。不逞:不满。

而:不过。 假手:借他人之手。

父兄:父老兄弟。指同姓臣子。共亿:相安,和协。

其:语气词,表反问。

译文: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对他说:“上天降祸给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所以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有少数的几个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

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弟:共叔段。

糊其口:靠薄粥维持生活。形容生计艰难,勉强度日。

其:更,又。 况:何况。

译文:我有个弟弟共叔段,还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到处流浪,在四方奔走寄食,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

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

吾子:二人谈话时对对方的敬称。

抚柔:安抚。

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

译文:你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

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没:通“殁”,死亡。

以礼悔祸:悔祸:追悔所造成的祸害。以礼待人,追悔并撤去过去给他人造成的祸害。

无宁:难道。兹:这。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谷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昏媾[gòu]︰昏通“婚”,婚姻;结亲。请谒:请求。

降:屈尊。相从:同意我们(的请求),相:代指我们。

译文: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施恩,懊悔前日对许的降祸,难道许公就不能再来掌管他的国家?只是我们郑国请求时,希望相亲相近像老亲家一样,能屈尊降贵答应我们。

古文观止57(郑庄公戒饬守臣)(3)

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

滋:使滋长蔓延。

不暇:没有时间;忙不过来。

禋祀(yīn sì)︰祭天神之礼。

译文:千万不要助长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无暇照顾,又怎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

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yǔ)也。”

圉︰边境。

译文: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

而︰通“尔”,你的。

财贿:财货、财物。

亟(jí):赶快。

译文:于是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

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tài]岳之胤(yìn)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先君:指郑武公。新邑:新建都城。

乃︰汝;你。

序︰同“绪”,前人的功业。

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胤:后代。

译文: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于是:在这件事上。是,这。

经︰治理。

译文: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

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无刑:无视法度。服:服罪。

相时而动:相,观察。观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译文: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了。”

古文观止57(郑庄公戒饬守臣)(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