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的数量(5G小基站的总量分析和竞争格局)

2022年马上要开始“数九”了,寒冷的冬天才真正开始。5G小基站的春天却早已来临,将从含苞待放一路奔向鲜花盛开!

这一切源于5G网络的固有特性:5G网络频段与频率双高,传输过程中衰减大,且穿透力差。5G宏基站无法全面有效覆盖室内,但5G应用场景80%以上发生在室内,且现存的室分系统无法兼容5G主力频段。小基站当仁不让成为5G室内覆盖的主流方案。

这一切始于5G网络建设的阶段性特征:5G宏基站建设已经基本就位。截止2022年9月末,我国5G宏基站总数达22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9.5万个。三大运营商披露的2022年三季度营运数据显示,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10亿。

宏基站建设基本就位后,运营商只有“引狼入室”后,才能造就5G应用场景的“狼群效应”,才能实现5G网络从“能用”向“好用”转变,才能培育出海量的具有规模经济效率的应用场景,将5G网建设的大额资本支出变成现金流和收益。运营商在2022年试探性进行小基站招标后,将于2023年开启大规模部署。

5G小基站市场总量分析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5G通信将使用“宏基站 小基站”超密集组网的方式实现基本覆盖,预计5G小基站数量为5G宏基站的2-3倍。

5G采用了更高频段,波长短、衍射力弱,要想达到4G的覆盖水平,5G室外基站的数量将是4G数量的两倍。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20年,全国4G基站总数为575万个,城镇地区已经深度覆盖。考虑到5G基站造价高,能耗大,城镇地区不会深度覆盖,乡村只会重点覆盖,室外基站总数将在700万个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小基站的数量将是1400-2100万个左右。

每个小基站招标价是多少?小基站种类多,可分为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各种型号价格不一,各个厂家的报价也不同。根据已有的信息,中国移动2022年9月的招标皮基站的价格可以看作折中价。此次招标,中国移动共采购2万个皮基站,招标总额13亿元,可见单个皮基站的均价约6.5万元。

以最终部署1000万个小基站为例,市场总量将高达9000亿元。但随着招标规模加大,生产规模化后,小基站的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受疫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芯片紧缺影响,2022年小基站的生产成本高昂。随着这些问题化解,小基站的生产成本将大为下降,特别是国内小基站芯片企业研发出产品,已经开始量产,这将降低小基站的价格。

5G小基站的市场进度

虽然5G小基站的市场总量可观,电信运营商的小基站建设不会全面展开,而是重点市场重点布局,分年度来看如图1所示:

图1:我国宏基站、小基站新增数量及预测

5G基站的数量(5G小基站的总量分析和竞争格局)(1)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预,2022-2025年,5G小基站总建设规模将达600万个,年度建站数量分别为60/150/200/190万个,对应的市场进度分别是390亿元、975亿元、1300亿元和123.5亿元。

5G小基站产业链的竞争格局

5G小基站产业链上游为天线、射频器件,芯片、光模块和光纤光缆等供应商,中游为设备商和集成商,下游为电信运营商。整个产业链呈“橄榄球”式布局,上游和下游竞争者少,市场集中度高,中游厂商众多,竞争日趋激烈。

1、产业链上游芯片、射频器件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产业链上游芯片由国外企业主导,射频器件也主要来自国外厂商,其它原材料均可在国内找到供应商。目前,全球5G小基站芯片市场基本由英特尔、恩智浦和高通三大巨头主导,分别使用FPGA、ARM多核架构和ASIC(集成电路)的技术路线。小基站芯片国产化率较低。只有华为和中兴自备5G小基站芯片,两者的小基站芯片均使用专用芯片,并未对外公开。好在国产替代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比科奇和明夷科技成为担大任者。

比科奇于2021年推出的型号为PC802的自研芯片,采用RISC-V架构,使用台积电12nm制程,支持4G\5G双模。在标准方面,支持3GPP5GNR版本15和16,并为未来的版本演进预留处理能力,支持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具有功耗低、性价比高,本地化服务能力强三大特点。此外,比科奇还推出了全新的ORANIC板卡,该板卡荣获SCF颁发的2021年度“小基站芯片及组件杰出创新金奖”。

目前,射频器件全球市场基本上由国外射频巨头所垄断,Skyworks和Qorvo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本土企业起步较晚,但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研制出基站用射频器件产品。成都明夷电子科技是本土射频微波芯片设计厂商,于2022年三季度发布了四款4W系列砷化镓高效率功率放大器(PA)芯片,采用GaAsHBT工艺和Doherty架构兼顾芯片成本和性能,频率分别覆盖1.8GHz、2.1GHz、2.3GHz、2.6GHz,主要用于FDD/TDD4G/5G通讯小基站。

2、产业链中游竞争日趋激烈

产业链中游厂商众多,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通信设备厂商,各自推出特色产品,比如华为的LampSite、中兴的Qcell、爱立信的RDS、诺基亚的ASiR。Lampsite与Qcell是国产小基站成熟的品牌,竞争力最强。另外,中国信科、新华三等设备厂商也有各自的成熟产品。

另一类是5G小基站集成商,基本上都是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而来,如京信通信(02342HK)主营基站天线;华工科技(000988SZ)生产光模块;锐捷网络(301165SZ)主营网络设备。已经研发出产品,并形成销售的集成商还有共进股份(603118SH)、平治信息(300571SZ)等。此外,还有已经成功研发产品,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还未取得销售收入的新进入者,如上海瀚讯(300762SZ)、天邑股份(300504SZ)、亨鑫科技(01085HK)等。

从竞争力来看,主流通信设备厂商的产品可靠性高,售后维护能力强,是运营商的首选。但由于产品均为自研,研发投入大,品牌力强,价格自然也是高出不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营商的选择策略。集成商大多使用英特尔x86服务器配加速卡的架构搭配,成本、价格优势明显。加上国内芯片、射频器件国产替代加速,芯片不再紧张且价格下降幅度明显,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给了集成商成本优势。从中国移动2022年8月份的招标结果来看,中标者绝大多数是集成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集成商的竞争能力还是较强。

下面重点分析竞争力强的集成商:

京信通信

京信通信在小基站业务方面布局已久。2020年,完成三大运营商5G扩皮试点共31个,参加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G扩展型皮基站测试,排名第一;2021年成功获得省级单位5G小基站运营商合同;2022年8月份,获得中国移动总额13亿元皮基站招标份额第一,超过总额的18%。该公司5G 垂直行业也从智慧矿山扩展到智慧医院、工业互联、能源化工、交通等更多领域。小基站主要由子公司京信网络负责,该子公司获得英特尔入股,以9424.1万元人民币认购京信网络1658.64万股,占投后4.5%的股权。

华工科技

华工科技Joinsite(觉影)系列无线小站产品于2021年大批量发货,该年度上半年出货量达到30万站(含4G\5G),全年出货量达到80万站左右。根据国联证券的统计,2021年小基站营收达到22亿元。2022年上半年增速高达66%,同年三季度因运营商招标延迟,无线小站业务单季度收入规模较前两季度有一定下降,但公司预计该产品能够在第四季度迎来交付的高峰期,对于全年的出货量预期保持不变。国联证券对华工科技无线小站的营收统计与预测见图2:

5G基站的数量(5G小基站的总量分析和竞争格局)(2)

共进股份

共进股份研发完成5G企业级小站、5G PON家庭级小站、5G双模家庭级小站等产品,并推出5G一体化系列样机。同时研发出一体化Femto(家庭基站)设备。2022年上半年,基站通信实现营业收入5,821.3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基站通信公司在手订单超1.3亿元。

平治信息

平治信息先后两次中标中国移动扩展型皮站设备集中采购,一是签订6713.38万元中国移动总部的扩展型皮站设备集中采购框架协议;二是中标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扩展型皮站设备集中采购,合同含税金额约为2,977.18万元。

3、产业链下游运营商差异化竞争对市场总量影响有限

与部分室外5G基站共建共享不同,室内网络建设是运营商的核心利益所在,因此极少出现共建共享的情况。但在室内网络建设的方式,运营商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一类是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直接向上游厂商招标采购整机和运维服务,中国广电有可能跟进这种方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5G小站设备代工集采,为自研产品寻找OEM供应商。

第二类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营商投入成本,市场一度担心这种方式会大量减少5G小站的市场总量。事实上,运营商并不具备生产能力,也不具备技术服务能力,产成品一定会找集成商代工,并购买运维服务。这对传统大型设备制造商有一定影响,但对集成商影响不大。所以,在投资策略上应该倾向于集成商。

完稿于2022年12月8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