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拳法的武功教学过程(古代在实战技击中需飞檐走壁)

梅花拳古称梅拳,因在桩上练习,也称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式梅花桩,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梅花拳最初以家传方式流行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逐渐面世。当时公开教授梅花拳的拳师李延基(十三代传人),在河北省武强县王家庄开设拳场,后又邀师弟李延贵同道教拳。当时,徒弟拜师学艺之前要拜师祭祖,立牌位,牌位写的是“八辈祖师张从富之位”。由此推测,梅花拳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形成的。梅花拳武术大师韩其昌,河北人,解放前人称“沱南侠”,是梅花拳第十六代继承人。

古代拳法的武功教学过程(古代在实战技击中需飞檐走壁)(1)

梅花拳有大架、小架之分,但都是站在桩上练,故有“空中梅花”之称。梅花桩的练法是栽100根桩,桩的直径为3-5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离地高3尺3寸。桩于桩之间距离前后为3尺,左右1尺5寸。随着功夫增长,可不断加高桩子高度。桩法有“北斗桩”(七星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梅花拳站的是繁星桩。梅花拳除单练外,也可以两人以上站在桩上围上一圈集体练习,或开或合,变化无定。

古代拳法的武功教学过程(古代在实战技击中需飞檐走壁)(2)

梅花拳桩式有“丹凤朝阳”、“二郎担山”、“大鹏展翅”、“猕猴攀枝”、“霸王卸甲”等,练时可以互相变换。桩上步法有“八方步”、“大方步”、“中八方步”、“小八方步”等。梅花拳拳套有五势头、八方步、梅花老架等。器械有梅花刀、梅花枪、梅花剑、梅花雁翅镗等,招数似疏而密,伏机而待,变化无穷。

古代拳法的武功教学过程(古代在实战技击中需飞檐走壁)(3)

现在,练习梅花拳因栽桩费钱且麻烦,便改在地上练,因此在名称上加了"落地"二字,就叫落地干支五式梅花桩了。2006年,梅花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