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的儒商之道(子贡生命境界的)

文/孔子研究院:杨富荣

一谈到境界,很多人会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不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此三境界之说都在开始、过程、结果三个阶段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那么,在境界一步一步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论语·学而》篇,孔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或许会给人们一些启发:

子贡的儒商之道(子贡生命境界的)(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老师:"贫困的时候没有谄媚之色,富有的时候也不骄横跋扈,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了,不过不如贫困的时候好学乐道,富足时爱好礼义的人。"子贡听到了老师的回答之后,马上就理解了:"《诗》中说:'好像象牙经过切削和刀挫,好像美玉经过雕琢和研磨。'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开始和你一起讨论《诗》了,告诉你以往的事情,你可以推知未知的道理。"

在《论语》中,这是一段很有深意的对话。也许有些人还不太能明白其中的意蕴:为什么子贡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老师孔子就很欣慰的说以后可以和他讨论《诗》了呢?就从子贡和老师这一问一答的节奏说起。

子贡的儒商之道(子贡生命境界的)(2)

学生的境界,老师的境界

在子贡看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就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了,大胆猜想一下,也许当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有点小得意。其实,放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做到如此,也是得有相当高的修养,所以,能达到这个境界真的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老师就是老师,孔子示出的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贫而乐,富而好礼"。

细细品来:贫而无谄,对别人不谄媚,是一种是对外的姿势;富而无骄,对别人不伤害,是一种被动的彰显;而更高的境界应该是对内的要求,尽管贫困却依然很快乐,富贵了不仅不伤害,还帮助他人。在一外一内之间,就有了境界说。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听了老师的回答之后,马上就明白了,于是就有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思考和境界。

子贡的儒商之道(子贡生命境界的)(3)

找到境界的立足点

如此看来,要想提升生命的境界,首先要做的是把对外的要求转变为对内的约束。茫茫人海,纷繁世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是高耸入云的巅峰,有时是跌入山涧的低谷。每一种生命状态的呈现都是对人生的考验。但不管面对哪种状态,都需要有一颗如明镜般的心,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去看透生命的真相,去找寻自我生命的成长点。所以,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他人不了解自己并不足以令人担心,最令人担心的是自己缺乏处世的道德学问,以至于不能了解他人。如果总是关心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就会被外面的世界牵着走,始终活不出自己的模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生气了,总希望对方先向自己道歉;有展露头角的机会,总希望别人能主动发现自己的才华;遇到困难了,总希望别人能雪中送炭等等。的确,这样的情况是有的,但如果一味的限于被动的接受和等待,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的几率会更多。

而如果换一个角度,去关照自己的内心,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会发现原本值得骄傲的资本其实是成长的一个阶段而已。所以真的要问一问自己: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能稳稳的安住自己心、关照自己的心吗?

子贡的儒商之道(子贡生命境界的)(4)

生命的境界,须"切磋琢磨"

在子贡和老师的对话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八个字值得仔细揣摩其韵味。切磋琢磨,原本指的是美玉、象牙等物的雕琢过程,细想来,象牙、美玉如此质美之物都需要不断打磨,方可大放光彩,那人不是也一样吗?所以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在《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孙悟空,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那双火眼金睛。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六小龄童本人却是一个高度近视眼。在拍摄《西游记》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眼睛能够传递出火眼金睛的灵性,六小龄童采用了很多方法来锻炼眼睛,比如盯着太阳看、盯着乒乓球看等,终于达到了火眼金睛的效果。一个眼神的训练尚且如此,人生境界的提升更是不可有半点的松懈,这不仅仅是表现为外在行为的高素养,更是内心心性的不断厚实。

《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学生颜回,是贫而乐的典型代表,之所以他能够做到,是因为颜回很清楚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真正的追求是和他的老师一样,"就有道而正焉"。所以,只有那些能够突破外在假象的人,才能够真正在灵魂的世界中自由自在,高贵而坚定,这样的生命,才可以在一个真正的、广阔的、没有边畔的世界,自由自在。

人生有了理想与追求,并为此而执守,生命的意义便富有了质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命境界的升华就是在切磋琢磨当中,在千锤百炼中得以实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