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分天下36郡,正式设立郡县制。而到了西汉,刘邦则吸取西周分裂的教训,在全国推行分封诸侯和设置郡县相结合的“郡国并行制”。现今的东北部分地区属汉廷的封国“燕”。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叛逃匈奴,其属下卫满亦趁机率千余党徒进入朝鲜半岛,取代“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史载箕子朝鲜(公元前1120-公元前194)由商纣王叔父箕子建立,并因其名而号国。

汉武帝时,卫满朝鲜对大汉构成了极大威胁。于是,汉武帝起兵伐之,并于公元前107年将其灭亡。汉廷在占领的卫满朝鲜之地设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史称“汉四郡”。

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1)

高句丽王朝第一个都城

公元前37年,扶余国王子朱蒙(一说其为玄菟郡高句丽人)为避免兄弟的迫害,逃难来到了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境内),在这里他因县名而号,建立“高句丽王国”(亦有其最初国号为“卒本扶余”,公元14年改国号“高句丽”之说),都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

关于扶余国,史书有这样的描述。濊貊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北地区四大族系之一,由“濊”和“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扶余为貊族北迁的一支,统占濊貊的部分地盘,自称“亡人”。《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亦载,扶余人来自贝尔加湖的北夷索离族,而索离人即为濊族的北支。几乎与西汉建立同时,索离国王子东明逃难来到扶余之地,建立了扶余国。

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2)

丸都山城遗址 与座落于平原的国内城形成“附合式都城”新模式

读到这里,您也许注意到了扶余与高句丽的创立几乎如出一辙。就连两个创立者的名字,其发音亦极为接近。在史学界甚至有人怀疑他们是同一个人。当然,扶余与高句丽立国相差200年,其创立者不可能同为一人。但史学界普遍认为,朱蒙是以东明为原型,而高句丽的立国传说则被认为是东明建国传说的升级版。

公元3年,高句丽将国都迁往国内城(今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集安市境内),同时筑造尉那岩城(今天的丸都山城),自此,高句丽开启了它不断对外扩张的历程。而桓仁五女山城虽为都仅40年,但作为距今2000多年的高句丽第一个都城,从其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遗址及生活、军事遗迹看,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备,令人惊叹。

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3)

丸都山城下的贵族墓葬

227-293年,高句丽在经历一段中衰之后,随着后燕的败落而强势崛起。404年,高句丽第19代王-广开土王高谈德从后燕手中夺取了辽东之地,直至被唐太宗亲征收复,高句丽对这里进行了长达241年的统治。其间的427年,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高巨连又将都城迁到了平壤城(今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都平壤)。至此,集安作为高句丽国都达425年之久。

可以说,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争战从未间断。598年,隋文帝杨坚派汉王杨谅讨伐高句丽。612-614年,隋炀帝杨广又接连三次亲征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六世纪,高句丽国力达到鼎盛,控制了今吉林、辽宁大部,朝鲜半岛中北部的广大疆域。直到644-668年,唐太宗、高宗父子花费了24年的努力才将其彻底消灭。

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4)

好太王陵

山城是高句丽独有的军事防御系统。为达到易守难攻之目的,高句丽人在地势险要的丛山峻岭中,依山势自然走向来建之。多以一座较大的山城为中心,属连若干小山城,形成相互呼应之势,赋予其强大的防御弹性和整体功能。历王28代、国祚705年的高句丽王朝在今辽(宁)吉(林)大地,共留下大小山城170余座。而在其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今集安市周边的平原上,留下高句丽墓葬(洞沟古墓群)1万多座。这些山城和墓葬不仅见证了高句丽王朝的历史发展进程,亦是高句丽人给予后世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2004年,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3座王城,好太王陵、将军坟等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以及好太王碑、将军坟1号陪冢等40余处考古遗迹;在高句丽最后的都城-今平壤及南浦发现的12处高句丽古墓群同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5)

“东方金字塔”将军坟

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之陵,因其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名之。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始建于391年。好太王是高句丽王国极具建树的君王,他在位的22年是高句丽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丰功伟绩被他的儿子长寿王记录于“好太王碑”上,于414年修立于其陵寝西南360米处。好太王碑高6.39米,四面环刻文字1775个(可识字1590个)。除了好太王的功绩,有关朱蒙建国的传说以及高句丽的起源等亦记于碑上。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碑,故被誉为“海东第一碑”。

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的故事)(6)

五盔坟内壁画

高句丽从南北朝时起称“高丽”。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共有两个高丽王朝。金富轼《三国史记》载:始祖东明圣王,姓高氏,讳朱蒙,一云邹,一云众解。因高句丽王朝为高姓所建,故史亦称“高氏高丽”。而另一个高丽王朝“王氏高丽”则建立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年后的918年。都开京(今朝鲜开城)。王氏高丽历王34代,享国475年。1392年,王氏高丽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次年,明赐其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亦称之为“李氏朝鲜”。

网络图片,感谢分享,侵权删除!

此文未经作者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