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色电影鸡毛信(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

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

现在闲来无事,就把十岁左右亲眼看过的电影回忆一番,慰藉一下追忆童年的情怀。影片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见它的年龄是最好的!

《鸡毛信》: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基本剧情: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最深印象:1、除了潘冬子、张嘎子,海娃又成了我们小朋友竞相模仿的一个小英雄,尤其是七八岁的小伙伴最爱模仿,经常给大孩子当通讯员。鸡毛信、消息树......这些通讯办法,小时候玩打仗游戏都用过。

经典红色电影鸡毛信(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1)

2、不知道为何信封上贴鸡毛象征十万火急,问大人,他们也不知道,但这并不耽误我们模仿。要不从鸡窝里捡鸡毛,要不从家里鸡毛掸子上薅,反正兜里得装着。

经典红色电影鸡毛信(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2)

3、海娃用手指吹口哨指挥羊群的动作真帅,从小学也没学会,特别羡慕那些能吹响的小伙伴。

经典红色电影鸡毛信(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3)

4、最揪心时刻:海娃从熟睡的敌人堆里翻出去逃走,还敢挠日军长官的脚心;最心痛时刻:在羊圈和他心爱的羊群告别;最焦急时刻:鸡毛信丢在半道上了。

经典红色电影鸡毛信(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4)

5、演海娃和狗娃的是一对儿北京的亲兄弟小演员,怪不得有京腔呢!

经典红色电影鸡毛信(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5)

这部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就是能从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女生旁白的口吻、日伪军的狼狈无能,处处透着童趣。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整个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通俗易懂,紧凑且有张力,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这部电影是小时候看电影时最专注的一部,全程没人打闹。能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理所应当。

您还记得哪些细节?探讨一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