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1)

读完水浒后会发现,宋江的命运,用“命途多舛”来形容最恰当。最初,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尽管只是小吏,但却衣食无忧,人人尊敬。后来,宋江娶了阎婆惜,阎婆惜发现了晁盖给宋江的书信及金子,强行索要并威胁,宋江怒极杀了她。从此,宋江逃亡江湖,数次遇险,几乎性命不保,直到逼上梁山、率众招安,最后依旧没逃过奸臣的毒酒。

可以说,杀阎婆惜是宋江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若没有阎婆惜,也许宋江根本不会上梁山。

宋江和阎婆惜的故事,并非水浒作者原创,准确来说,他们的故事来源于《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作者使用了这段故事,但进行了改编。所以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两人的形象。而这差别,正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2)

阎婆惜的本来面目

南宋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当时说话人(也即是说书人)的底稿,说书人为了便于记忆,所以记下故事梗概和结构,以免遗漏或说错。

话本中,晁盖、吴学究、刘唐等人劫取生辰纲不久,就因为在现场留下酒桶而败露,幸亏宋江及时报信,晁盖等人才能跑掉。跑去哪里了呢?晁盖带着七人,邀约孙立、杨志等十二人,同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去了。

为表感谢,晁盖后来派刘唐给宋江一对金钗,就因为这个金钗祸事了。

宋江接了金钗,不合把与那娼妓阎婆惜收了;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进见故人阎婆惜又与吴伟打暖,更不采着。宋江一见吴伟两个,正在偎倚,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3)

宋江收下金钗后,交给了阎婆惜。后来,宋江又看到阎婆惜和吴伟搂搂抱抱,缠缠绵绵,一怒之下他就杀了阎婆惜和吴伟。

这里明说阎婆惜是娼妓,宋江把金钗送给她收着,说明宋江跟她关系不一般。或许,宋江是个多情的嫖客,她对阎婆惜有感情;又或许宋江只是一时豪迈,所以才“豪掷金钗”。但不管怎么说,阎婆惜不是宋江的女人。

而且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阎婆惜虽然知道了金钗的来历,但是没有告发宋江,也没有威胁宋江,更就有要钱,她什么也没做。当时,她可能都不认识吴伟。即便后来和吴伟亲密,那也是她的本职工作,无可厚非。

基于此,所以阎婆惜只要没被宋江包养,她和谁在一起是她的自由,她没有做错什么。这是阎婆惜最初的面目形象,不坏,就是个普通妓女。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4)

水浒中的阎婆惜

到了《水浒传》中,阎婆惜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身份和作为。

身份方面。阎婆惜不再是妓女,而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弱女子。她能唱诸般歌令,年仅十八岁,相貌也不错,颇有姿色。

本来阎婆惜一家打算去山东投靠亲人,但是亲戚不在,他们一家流落到郓城。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去世,身无分文,连为父亲下葬的钱都没有。母亲实在没办法,就找到王婆,想把阎婆惜嫁人,弄点钱给阎公安葬。这当然行不通,但是借钱也借不到,最后阎婆只能在王婆的介绍下,求宋江帮忙。

这么看,真是可怜,所以宋江当时就写了条子,让他们去取棺材。宋江颇为心细,还给了他们十两银子,作为其他开销。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5)

作为方面。阎婆受宋江恩惠后,想起来母女二人孤苦无依,又见宋江没有娘子,所以就打算把阎婆惜嫁给宋江。她托王婆说媒,王婆一张嘴不得了,宋江实在挡不住,不得已答应了。因为不是娶妻,不用明媒正娶,所以宋江只是“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

另外,虽然不是正妻,但凭良心说,宋江对阎婆惜母女不错,因为没多久两人就穿金戴银,丰衣足食。

到这一步,阎婆惜一切还算正常。但是,很快阎婆惜变了。

婚后没多久,宋江因为偶然的机会,带着张文远到阎婆惜住的地方,就这样阎婆惜和张文远认识了。因为不好色,宋江去找阎婆惜的次数少了,这就给了阎婆惜和张文远可乘之机。阎婆惜正当妙龄,耐不住寂寞,而张文远也是个风流子弟,经常借故去阎婆惜处找宋江,两人一来二去就勾搭在一起了。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6)

这婆惜是个酒色娼妓,一见张三,心里便喜,倒有意看上他。那张三见这婆惜有意,以目送情……阎婆惜自从和那小张三两个搭上,并无半点儿情分在这宋江身上。宋江但若来时,只把言语伤他,全不兜揽他些个。

前面还说阎婆惜是个正经女儿,这里又提到阎婆惜是“酒色娼妓”,为何?其实这正是水浒承袭《大宋宣和遗事》遗留的痕迹。

言归正传。阎婆惜不但跟张文远鬼混,还看不起宋江了,每次宋江来她还说话伤害宋江,这种女人实在令人不齿。

再以后,阎婆惜更是瞧不起宋江。即便她母亲阎婆把宋江拉来,阎婆惜也和宋江无话可说,甚至还想着和张文远远走高飞。这就为后来的事,埋下了伏笔。

当阎婆惜发现晁盖给宋江的书信,以及心中提到的一百两金子后,她立马想好了计划。她要钱,还要嫁给张文远,还不许宋江日后找他们麻烦。她提了三个条件,包括要两人的典约文书,不许宋江问她要吃穿住用的钱。最后一个条件,则是要一百两金子。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7)

宋江确实没拿那一百两金子,只留下一小块。阎婆惜却步步紧逼,即便宋江说变卖家产给她凑一百两金子,阎婆惜也不信。宋江无奈只得强抢,阎婆惜又大叫“黑三郎杀人也”,宋江一听,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

看完阎婆惜种种作为可以发现,她不再是当初那个女孩,她性格大变,背叛宋江不说,还谋划离开宋江,和张文远远走高飞。宋江诚意对其母女,她却如此刻薄狠毒,如此忘恩负义,被杀也算是咎由自取。

阎婆惜为什么会变坏?

和《大宋宣和遗事》对比后就会发现,阎婆惜从一个普通娼妇,变成了忘恩负义的狠毒女子。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原文来看,原因很多,比如她年轻受不了寂寞,张三太过风流,很让女人着迷,宋江像个直男,不会让女人开心等。

但如果跳开书本来看,我以为主要是为了突出宋江的“伟光正”。也即是说,阎婆惜形象大变,主要是为宋江服务。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8)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让阎婆惜变坏了,才能突出宋江的善良和仁义。

我们看《大宋宣和遗事》,阎婆惜没啥问题,倒是宋江争风吃醋,带酒杀人。而且杀了人之后,宋江还在墙上写了一首诗: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泺上寻。你瞧,不但没有害怕、愧疚、后悔,反而觉得自己要出名了,还狂妄地说“要捉我宋江,就来梁山泊找”。这哪里是及时雨宋江?这分明是江洋大盗,无畏死囚啊!

但在水浒中,作者要塑造的是仁义善良的宋江,如果沿用之前的故事,对宋江的形象就太不利了。所以,作者才对阎婆惜形象大刀阔斧地改动。

阎婆惜的苦和弱,正显出宋江的善良,也解释了他的绰号“及时雨”来由;阎婆惜的性格和行为的变化,也突出了宋江的无奈。她背叛宋江,还总是伤害宋江,完全忘了自己这一切都是靠宋江才有的。阎婆惜若要正义,看到那封信也应该是想着报官,而不是想黑吃黑捞钱。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9)

若不是阎婆惜苦苦相逼,宋江其实完全可以放她一马,给她钱,还她自由身,让她和张文远做一对。可惜,阎婆惜偏偏选择了最恶劣的路,最终害了自己。

张文远阎婆与阎婆惜一体

包括张文远和阎婆,也能用来反衬宋江。

阎婆惜活着时,张文远给宋江戴绿帽子,阎婆惜死后,张文远撺掇阎婆状告宋江。即便如此,宋江后来也没报复,尽管他有这个能力。

阎婆在最困难的时候,宋江帮了她很多,当初阎婆也是为了报恩,才让女儿嫁给宋江做妾;可是,当女儿跟张文远勾搭,闹得满城风雨时,阎婆从没说过阎婆惜不对。她所做的,就是不断去请宋江,当宋江来时,她又想“若是今夜兜得他住,那人恼恨都忘了”。连作者都在诗中骂她“几多聪慧遭他陷,死后应须拔舌根”。

阎婆惜评价(从普通娼妓到忘恩毒女)(10)

所以说,张文远和阎婆,其实与阎婆惜是一体的。

总结而言,把阎婆惜从一个不谙世事、身世悲苦的普通娼妓,变成受人恩惠却忘恩负义,阴狠恶毒的坏女子,都是为了衬托宋江的正面形象。作者需要阎婆惜来作为陪衬,这样才能改变宋江以往的形象,让他成为忠义之士。

可以说,阎婆惜形象的改变,同时也是宋江形象演变的需要。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