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含金量(青春琢磨匠心)

来源:读特在刚刚闭幕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深圳10名选手参赛,取得5金2银1铜2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全部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作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本届大赛竞赛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深圳选手是如何披荆斩棘取得佳绩?深圳如何培养高水平工匠人才,激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含金量?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含金量(青春琢磨匠心)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含金量

来源:读特

在刚刚闭幕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深圳10名选手参赛,取得5金2银1铜2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全部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作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本届大赛竞赛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深圳选手是如何披荆斩棘取得佳绩?深圳如何培养高水平工匠人才,激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12月13日,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经过3天激烈角逐,深圳的5名选手脱颖而出,摘得5个项目的最高奖项,成就了青春岁月的“高光时刻”。这5位选手,平均年龄才20岁,他们是如何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面向新征程,他们又将如何启航?近日,记者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

光电技术项目金牌选手陈骏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带动更多学生走技能之路

光电技术项目是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9个新增项目之一,被列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世赛选拔项目之中。这次大赛连续比拼三天,分别考验选手光电产品的制造、光电产品的应用与光电产品的智能化。

年仅21岁的陈骏安已经是深圳信息技术学院的年轻教师。他此前的比赛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赛期间,项目裁判长称赞:从专业能力、心理、大赛稳定性、应变能力等各方面来看,该选手的表现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陈骏安介绍,大赛完全是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设计的,大赛不仅考验选手的技能水平和熟练度,其实裁判对细节把控比较严格,如电线走线、垃圾清理等,要求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一路走来,陈骏安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和扶持,深感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社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他表示,要在技能成才的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带动更多学生走上技能之路,为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平面设计技术项目金牌选手黄玉婷(深圳技师学院):

将全力以赴备战世界技能大赛

“这个奖牌意义非凡,是对我多年努力学习的肯定。”拿着奖牌的黄玉婷笑意融融,完全看不出她刚刚进行完一场激烈紧张的比赛。

“比赛的第一天,我就差点出状况,误删了一个文件,幸好后来在回收站里找到了。当时吓得手都在抖,好在有惊无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玉婷有些小庆幸。高强度的赛前训练以及比赛,对于女孩子来说压力还是有点大的,十分考验选手的时间管理和状态调整。黄玉婷说,自己当时听了教练的建议,状态迅速调整到位,保持了比赛中的良好状态。

对于参加高规格的技能比赛,黄玉婷表示收获满满。“抱着学习的心态参赛,这次有些选手在造型、结构和颜色的使用上非常大胆,完成得特别出色,这对我启发很大。”她认为,同行业、高水准的选手交流切磋,对自己的理念和技能水平都有极大的提升。

通过这场比赛,这位年仅20岁的姑娘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我将全力以赴准备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国家队集训,集训队里都是高手,要先争取留下来。”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金牌选手罗凯(深圳技师学院):

我会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

把“游戏”玩成“艺术”,还玩上了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罗凯就是这样的“头号玩家”。

罗凯开朗外向,爱玩,尤其爱玩游戏。当初就是看到专业上有“游戏”两个字,他就报考了深圳技师学院的计算机游戏制作专业。因为喜欢,他把业余玩成了专业,认真画画做模型,练好基本功;因为喜欢,他开始钻研,时常请教老师,每次总能学到新的知识。“刀不磨会生锈。只有多练习多出作品,才能有进步。”他如此表示。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要求选手熟悉游戏设计生产流程,在比赛中根据题目的游戏背景资料,设计3D游戏角色形象。选手只能凭借寥寥几个关键词去创作,从二维设计到三维动画,现实中需要一个团队花一周才能通力完成的作品,选手要在3天内完成,时间相当紧张。在这关键时刻,罗凯还不小心患上了重感冒,一边比着赛,一边换着吃各种感冒药。可韧劲十足、坚持比赛的他,硬是凭着超强的实力顺利完成比赛,拿到了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冠军。

“有人说比赛很累,我反而觉得好玩,有意思,我会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因为我热爱!”罗凯表示将继续冲击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

工业设计技术项目金牌选手卓嘉鹏(深圳技师学院):

兴趣推动我不断朝前努力

这是年仅18岁的卓嘉鹏首次参加全国性比赛,他初出茅庐,却锋芒毕露。

“没想到能拿冠军,一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比赛经验不多的卓嘉鹏在比赛中却显得格外冷静。这次工业设计技术项目的题目是“无障碍产品”设计,也就是智能助步器。3天的比赛,分为5个模块,一共15个小时。“时间是很紧的,这个产品相对陌生,第一个模块最关键,要形成整个产品设计的雏形。”他在第一天的比赛中表现并不特别出彩。可他不急不慌,有条不紊地继续后面的比赛。随着赛程推进和作品的完成度渐渐增加,前面的设计用心一步步得到凸显,最终他完美地完成了作品,获得金牌。

卓嘉鹏因为中考的失利,只能选择在技术院校继续读书。因为一直喜爱画画,他选择了设计学院,如饥似渴地开始学习。他坦承,由于传统的观念,家里的不少亲戚总觉得读技校没什么出息。这次他用实力用奖项证明,学技能也能出人头地。“爸爸妈妈很为我骄傲。”

“我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兴趣推动我不断朝前努力。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希望能在世界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和更多高水准的选手交流切磋。”

云计算项目金牌选手陈新源(深圳技师学院):

金牌只是开始,奋斗从未停止

云计算,被公认为是最“惊心动魄”的项目。选手的实时操作,会被电脑自动计算出分值,实时投射到现场屏幕上。随着每个选手的分数不断跳动,屏幕外的观赛者也会不断发出惊呼声。

“比赛还是要踏踏实实。”陈新源告诉记者,比赛第二天的时候,他有点着急,想把分数差距拉得更大一些,就“急于求成”地提前提交了题目,以至于后面花了较大的功夫来修正,幸好有惊无险,他的分数不断攀升,赛果没有悬念。

出现了错误,能够保持好心态,不慌不忙地及时纠正,这得益于陈新源此前积累的比赛经验。每次比赛之后,他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做得比自己好,这次有哪些错误需要修正,每一次就能进步一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新源从小爱玩电脑,读书的时候老被认为贪玩电子设备影响学习,上技师学院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摆弄电脑,不停地尝试这个领域的新生事物。学校很重视实操的训练,重视实操和理论相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无论比赛还是训练,都离不开每天的艰苦训练、默默努力。

“金牌只是开始,奋斗从未停止。”陈新源的技能成才之路才刚开始。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