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

2008年的秋季,蒲城县老年大学又到了开学时间,并且新增了诗词楹联班。开学报名第二天,只见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妇女走进办公室,笑容满面,开口说:“老师,我要报名上诗词楹联班,农民可以免学费吗?”负责报名的张玉田主任耐心解释,目前还没有对农民免学费的相关政策,一学期五十元学费,也不多。来人说,那我就报名。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一条条信息填表出来。张主任当时想:周菊敏、小学文化......1954年生。

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1)

周菊敏近照

如饥似渴 刻苦求学

诗词楹联班的第一节课,没见到周菊敏来上课。下午两点半,却见她慌慌张张跑到办公室说:“老师,3号教室咋连一个人都没有?” “诗词楹联班是上午八点半上课。”张主任看到她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安抚她别着急,随后拿出自己记的笔记逐一讲给她听,周菊敏听得意犹未尽不甘心地问:“讲课的老师家在哪里?我去叫他给我补上这一节课。”张主任看她很迫切就把苏阿刚老师地址告诉了她。周菊敏骑自行车赶到老师家时正逢午休时间,这种求学精神感动了苏老师,连忙起来给她补上了第一节课。从此六年来她不缺一节课,上课认真听讲,细心记笔记,不会写的字就用圆圈、方框、三角等符号代替。利用一切时间向老师、同学、同桌虚心请教,不放过半点学习机会。在一次学员交流会上周菊敏深有感触地说:“我要务十亩果园,还有八口人吃饭,每次上课前一天都要把果园活加班干完,晚上把第二天早上菜洗好、切好,不能耽误家人十二点吃饭。”因认字太少,基础太差,给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她买了拼音字母图表挂在墙上,让孙子给她教拼音,后来不仅学会了查字典,而且购买了电脑,学会了打字,收发稿件。她常常为了一个不懂的字、词,骑着自行车跑几里路请教老师。她常说:“周围比我文化高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我经常向家里的房客、路边的清洁工请教。”因为勤奋好学,很快她就成了班上学习最好,作品最多的学员。周菊敏为了进一步的向老师学习,向前辈学习,2018年还参加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写作短期培训班,捧回了《结业证书》。

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2)

诗词曲联 频频获奖

周菊敏辛勤的付出,很快就得到了收获。她写的快板《誓与同胞心相连》《结婚》《杨虎城借债》等很受群众喜爱,尤其是《幸福美满度晚年》写得真实感人,多次在学校办的文艺联欢会上表演,得到领导和学员的赞扬。六年了,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员或优秀班干部。她的诗联写作水平也快速提高,2011年第一次参加“仪祉杯”全国征联大,一副“怀抱兴国千里志;胸藏引水万张图。”斩获优秀奖,此联被挂在纪念馆李仪祉像两边。

2012年她给老年大学楹联班题联:

题老年大学诗词楹联班

教师一点开茅塞;

学子百思撰对联。

勤学不与年华去;

雅韵如同春意来。

官高位显,不及教育懿德重;

金满车豪,难比文章美誉长。

此联刊登在2012《中国对联故事》上,同年她给校报投稿诗中写到:

上学(二首)

九岁把学上,庙堂书声朗。

浑身打哆嗦,腹内闹饥荒。

花甲把学上,撰对吟诗忙。

圆了读书梦,笔下国粹扬。

每期校报都能看到她的作品。她写的十二生肖对联被收录在《中华十二生肖楹联大典》中;2013年她写的“忆秦娥”获得第五届“祖国好”艺术大赛金奖、“诗咏少林”一等奖;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对联中国》精品工程佳作奖……此后,她在全国参加各项赛事,获得各种奖项近百个,2014年被渭南市楹联学会授予“秦东联坛十英”称号。

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3)

担当历史使命 弘扬传统文化

周菊敏上了老年大学以后,同年也加入了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她用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积极创作对联、诗词、散曲作品,很快成了令人瞩目的优秀会员。2011年学会领导任命她担任诗词曲联学会城南分会会长。几年来,她迅速发展壮大组织,聘请资深的楹联、诗词教师,给会员讲授联律知识,诗词写作技巧,很快会员掌握了写作技巧,作品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渭南市《对联中国》佳作奖3名花落城南分会,优秀奖占了学会获奖人数一半以上。她把城南分会各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2015年学会换届,周菊敏全票通过当选为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会长。这个400多人的学会,下设十一个分会,队伍庞大,会员居住分散。会员中大多数是高级知识分子,来自社会各界诗联爱好者,管理难度极大,办会经费也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她吃苦耐劳,克服种种困难,使蒲城学会在陕西乃至全国有了很大的影响,学会在全国获奖人数不断上升,《对联中国》由2017年43人、2018年65人、2019年72人。已有市学会会员75人、省会会员53人、中楹会会员29人。由于成绩显著,她被推选市学会副会长、省学会常务理事、省诗词学会理事、中楹会会员。

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4)

不遗余力 挖掘保护传统文化

周菊敏曾有一副获奖联:书中藏宇宙;笔下著春秋。2015年她出版了《黄土情》1500册。2017年出版《百联话蒲城》2000册,2020年增印修改版《百联话蒲城》3000册。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她主编《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蒲城分卷》上下卷,陕西省楹联学会会长李敬寅在发行会上说:“蒲城这个对联集成应该说,在陕西第一,全国少见”。同时由周菊敏带领她的团队,主编了《美丽蒲城征联荟萃》《尧山雅韵》第七第八集、《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蒲城分卷》上下卷。主编《尧洛风韵》28期。承办了“美丽蒲城海内外”征联大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英雄张富清”全国征联活动。五年来组织会员为城乡群众义写春联一万五千余副,会员撰春联两千余副供社会各界选用。举办大型诗歌朗诵会、庆国庆联欢会十多次。她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抢救保护先辈留下的文化瑰宝。我们不能言老。”她的格言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5)

一心为文化 八方有赞誉

周菊敏十几年来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作品惊人,成绩卓著,很快成了渭北文坛名人,2018年渭南市档案局《名人建档》收录了她的资料。渭南文联办的《华山文学》、渭南广播电视台、渭南日报、蒲城电视台多次刊登报道她的作品和事迹。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收到她的《百联话蒲城》打电话说:“全国2600个县,目前没见到用一百多副对联歌颂家乡的,这本书用对联、注释或故事、图片、书法为一体展现蒲城文明历史,实属珍贵资料,是一本很好的乡土教材。” 2015年陕西省政府文史处处长任学启给她写了“朴素的言词,浓浓的乡情”,原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会长刘福谦写了“才女周菊敏。”蒲城尧中高级语文教师,蒲城学会顾问郭忠孝写了“平民女诗人周菊敏,‘激情飞扬,笔底生花’。”老年大学诗词楹联班教师李向前写了“老年大学育英才。”2017年蒲城县政府副县长钟磊写了“务实求真,敢为人先。”原蒲城县县长鱼茂胜写了“饱蘸激情书故乡。” 渭南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冯宝哲在《黄土情》序中写到“她是诗联界的翘楚。” 并欣然题诗“简评百联话蒲城”:

百联颂县事无前,地理人文史有传。

绞尽脑汁勤炼句,耗竭精力细谋篇。

墨联双璧著佳构,遐迩群英作后援。

因艺结缘襄盛举,煌煌一卷誉秦川。

河南省楹联学会会长见到《百联话蒲城》写了“一本特色独具的爱国主义教育地方教材”一文。此文刊登在《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三秦楹联》《华山文学》等刊物上。在蒲城县文化局主办的《百联话蒲城》发行会上,前来祝贺的有省学会、市学会、高陵县、临潼区、合阳县、大荔县、富平等学会领导。会上收到省内外贺信二十余篇,贺诗贺联130余首(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周菊敏用她的行动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并感染了一大批人。每到开学,蒲城老年大学都把她的事迹在开学典礼上讲给新学员,激励大家老有所学,发挥余热,为家庭、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工作者宣讲(文化开拓者的楷模)(6)

周菊敏:笔名崛起,女,1954年生。陕西省蒲城县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散曲学会、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副会长、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会长、散曲学会常务副会长。《尧洛风韵》主编,著《黄土情》《百联话蒲城》等书籍。主编《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蒲城分卷》《美丽蒲城征联荟萃》《尧山雅韵》第七、第八集。诗词、楹联作品多次获国家级优秀奖、佳作奖、银奖、金奖、等级奖。2014年被渭南市楹联学会授予“秦东联坛英”称号,2016、2017、2018年被渭南市楹联学会评为对楹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2017年被陕西省楹联学会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取得“全国联教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黄土情》《百联话蒲城》书籍被渭南市档案局名人建档馆永久收藏。

原文来源:蒲城县老年大学

图片来源:阿良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