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颗原子弹(原子弹催生比基尼)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说到比基尼,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了碧海蓝天,一群穿着比基尼的美女们在享受着惬意的海风和温暖的阳光,莺莺燕燕,大饱眼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30万颗原子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30万颗原子弹(原子弹催生比基尼)

30万颗原子弹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说到比基尼,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了碧海蓝天,一群穿着比基尼的美女们在享受着惬意的海风和温暖的阳光,莺莺燕燕,大饱眼福!

而这种号称"二十世纪世界服装界最伟大的发明"的泳衣,却与世界上最恐怖的武器——原子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片:比基尼是各国女生都喜欢的一种泳衣。

1946年6月30日,美国托管的太平洋比基尼岛(Bikini Atoll)上爆炸了原子弹!这片岛礁是美国除了本土内华达沙漠之外最重要的核试验场。

美军将二战中俘虏的德日战舰,包括一系列战斗力强大的战列舰、巡洋舰都拉到了比基尼岛附近,作为核试验的效应物。然后爆炸原子弹,以测试原子弹对海上舰队的毁伤效果。

此后,美国先后在比基尼岛周边海域进行了多达67次核试验,甚至包括氢弹试验。

图片:比基尼岛核试验,由水汽组成的巨大蘑菇云周围的黑影是那些作为效应物的战列舰、巡洋舰。

就在1946年6月30日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核试验的18天后,机械工程师路易斯·里尔德和女装设计师雅克·海姆突发奇想,共同设计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泳衣——即我们现在熟悉的胸罩样式上衣和三角泳裤。

那天,这两位法国人雇了一名脱衣舞女做模特,在一个公共泳池展示了他们的作品。由于这种泳衣实在太暴露,很多专业模特都不敢拿自己名誉不顾来穿这种泳衣。只有一名叫做米查尔·伯娜蒂妮的脱衣舞女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在游泳池边穿上了比基尼,让记者照相,而另一件则穿在了塑料模特的身上。

图片:世界上第一位勇敢地穿上比基尼的米查尔·伯娜蒂妮是一位脱衣舞女。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欧洲也正在从遍体鳞伤中恢复,急需要一些新鲜而代表新时代气息的元素。

而在此之前,西方的女性泳衣还是很保守的,早年甚至是黄色帆布的宽大罩衫,完全看不到女性的身材。

图片:18世纪的女性穿着黄色罩衫游泳,具有溺水风险。

后来欧美出现了连体泳衣,可以露出大腿和手臂。但即使是连体泳衣也不容当时的保守主义国家允许,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还在抓捕在海滩上穿连体泳衣的女性。1907年,澳大利亚籍女运动员安妮特·凯勒曼在波士顿穿连体泳衣游泳被警察抓捕,并指控其有伤风化。

出狱后,这位美女投身娱乐圈,拍摄了好几部电影,成为一名影星,连体泳衣也跟着开始流行,保守主义政府和警察再也无力阻止。

图片:1922年,美国警方抓捕了2名穿着连体泳衣在海滩游泳的女性。

二战后,最大胆的女性也只敢穿连体泳衣。

而这两位法国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泳衣设计之路,用最少的布料,最简练的设计来展现女性胴体之美,展现人体之美。

雅克·海姆设计了一种很小的泳衣并为它起名为"Atome(原子弹)"。

她雇了一架在空中放烟写字的飞机为她的设计打广告,飞机在空中写道:"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装。"

机械工程师里尔德也用飞机在空中写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还要小!"

显然,他们都是在蹭美国原子弹爆炸的热点,这是将泳衣命名为“原子弹”显然没有命名为“比基尼”更加浪漫,于是乎,“比基尼泳衣”就流传开了!

图片:比基尼之父路易斯·里尔德。

事实上,这套被命名为"比基尼"的泳装,确实震撼了全世界。

一开始很多国家都将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

澳大利亚设计师保拉·斯塔福德于1952年将比基尼泳装引入澳大利亚,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比基尼只在欧洲盛行,直至15年后才传至美国。当好莱坞最著名的明星之一、玛丽莲·梦露身穿比基尼泳装的电影画面和艺术照片出现在各种时尚杂志上时,人们对这种性感的泳装才第一次开始另眼相看。

在20世纪随后的几十年里,碧姬·巴铎的《穿比基尼的姑娘》在法国上映,比基尼泳装迷住了法国人,成为时髦的装束。

布赖恩·海兰的一首歌《黄色圆点花纹小小的比基尼》更让比基尼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

图片:穿比基尼泳衣的玛丽莲·梦露,对比基尼在美国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0年代,比基尼开始全面进入中国。

泳装的发展经历与人们的观念变化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无论当初它受到了何种"待遇",泳装已经成为服装界不可取代的部分,而比基尼背后所代表的原子爆炸场景则已经与泳装彻底割裂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