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不孝(历史上真实的孔融)

在很多人的童年里,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过来的,其中“孔融让梨”最为大家最熟知在三字经就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很多家长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都是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为人大方,有礼貌但是在孔融让梨的背后,却隐藏着孔融的性格怪异、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另一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不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不孝(历史上真实的孔融)

历史上的孔融为什么不孝

在很多人的童年里,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过来的,其中“孔融让梨”最为大家最熟知。在三字经就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很多家长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都是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为人大方,有礼貌。但是在孔融让梨的背后,却隐藏着孔融的性格怪异、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另一面。

建安九年,袁谭率兵攻打青州,城内的守兵仅仅剩下了百人,形势十分危急。恰巧当时孔融正在青州城内,因为担心有损自己的名士形象,于是孔融故作淡定,处变不惊,并坚持饮酒作诗,绝不督战。后来,敌军终于攻破青州城,孔融才慌不择路,在士兵的掩护下逃离了青州,匆忙中却丢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也是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他的孩子和妻子失去了生命。

孔融让梨

孔融的政见多与曹操相左,在政治上曹操与孔融因而日趋对立。曹操为筹集军饷,发布了“禁酒令”,曹操认为“从酒误政”,但孔融却写下了《与曹操论酒禁书》,认为曹操“以亡王为诫”只不过是一句托词,原因不过是“惜谷耳”。同时还反驳说,不但饮酒误国,女色也误国,干脆连婚姻也禁了算了!这让曹操十分难堪。

桌游三国杀:孔融

孔融最出名的还有他的“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说:父亲对儿子没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像瓶子,儿子像瓶子里的东西,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就没什么关系了。

曹操杀孔融

对于以忠孝为道德基础的封建社会,人们在听到孔融此番言论后自然非常反感,可是孔融却觉得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反而洋洋自得。曹操在听到孔融的此番言论后,勃然大怒,加之孔融举荐的名士祢衡曾“裸衣庙堂”戏侮曹操,因此曹操就以不孝的罪名,直接处死了孔融。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才发现,孔融才是中国历史上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但我们不可就此全盘否定他,毕竟他在小时候,让过一个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