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齐桓公之死:春秋五霸之齐桓公

春秋五霸齐桓公之死:春秋五霸之齐桓公(1)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东周,孔子开始周游列国,一个缤纷绚烂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人们常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今天一起了解一下“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故事。

西周建立之时,武王姬发为了更好的统治辽阔的疆土,向同室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姜尚姜太公被分齐国, 太公到了齐国后,利用当地鱼盐之利,发展工商业,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齐桓公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世孙。

齐桓公(以下称公子小白)的父亲是齐僖公,这是一位颇有能力的君主,后世称之为“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在位的时候,公子小白身边有鲍叔牙辅佐,日子过得平静安稳。

待到齐僖公病逝,公子小白的大哥齐襄公继位以后,一切都开始变了。

齐襄公这个人荒淫无道,昏庸无能,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乱伦。后来文姜被她父亲齐僖公嫁给了鲁桓公,两人的孽缘才告一段落。时间一晃来到五年之后,齐襄公与妹夫鲁桓公相约见面,文姜也跟着来了。五年未见,看着妹妹嫁为人妇,齐襄公唏嘘不已,当晚就和文姜私会去了。

但是这件事还是被鲁桓公知道了,我们很难想象当时鲁桓公的心情,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鲁桓公只是责怪了文姜,并没有怎么惩罚她。

但能做出这种事的女子会是等闲之辈吗?文姜被骂之后,转身跑去告诉了齐襄公,色胆包天的齐襄公派人杀了鲁桓公,可怜的鲁桓公贵为一国之君,就这样客死他乡。

齐襄公成功的将齐国治理的人人自危,害怕齐国内政混乱,祸及自身,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逃往 莒国,他的二哥公子纠在管仲的帮助下逃往鲁国。

不久之后,公子小白的堂兄弟公子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王,结果第二年就被人杀了,齐国大臣开始商量选立君王,齐襄公的两位弟弟皆逃到他国,这时候两位公子谁先回国,就立谁为君。有人偷偷的告诉了公子小白,让他赶快回国。

没过多久鲁国也得到了消息,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公子纠的谋士管仲带兵埋伏在公子小白从莒国回齐国的路上,并向公子小白射出了一箭,公子小白应声倒地,这就是一箭之仇的典故。见公子小白倒地不起,管仲大喜,派人到鲁国报捷。

管仲的那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衣服上的带钩,逃过一劫。人并没有死,只是假装倒地。鲁国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也不着急了,慢慢悠悠的护送着公子纠,六天后才到了齐国。这时候公子小白早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了齐国,当上了国君,是为桓公。

齐桓公的谋士鲍叔牙和公子纠的谋士管仲一直是至交好友,鲍叔牙年轻的时候,是管仲劝说他来辅佐齐桓公的。齐桓公继位以后,立即要任用鲍叔牙为齐相并想诛杀管仲,鲍叔牙劝说道:“如果大王只想治理齐国这一个地方,那么任命我就够了,如果想要称霸天下,那就必须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

鲍叔牙给鲁侯写信,让鲁侯杀了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并骗鲁侯将管仲囚至齐国,齐桓公要亲自杀他。就这样管仲得以回到齐国,被桓公任命为相。在得知是鲍叔牙向桓公举荐自己之后,管仲感慨的说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后人常用“管鲍之交”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

齐桓公继位第二年,虽然已经原谅了管仲的一箭之仇,但仍想报复帮助公子纠的鲁国。不顾管仲的劝阻,执意要攻打鲁国,派鲍叔牙带兵攻鲁。 闻听齐国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候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准备去面见鲁庄公,他的一个老乡听闻之后,问他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是当官的人该操的心,你又何必掺和进去呢) ?”,曹刿回答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官的人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曹刿去见鲁庄公,问他准备怎么打这一仗。鲁庄公东拉西扯,一会说要分给百姓衣服粮食,一会说要诚心诚意的祭祀神灵,曹刿都一一反驳了。最后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要根据实情合理的进行判罚。曹刿听了之后,说如果能做到这个,那么我们和齐国有的打。

曹刿和鲁庄公同坐一辆战车前往战场,此时齐国军队 仗着兵强马壮,鲍叔牙 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制止了鲁庄公,等到齐军第三次敲鼓出击的时候,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可以下令擂鼓出击了。结果大破齐军。

鲁庄公准备立即下令追击齐军,曹刿又道,等一下。他下车仔细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辙印是否凌乱,又站在车上远远的看了看齐军的队形是否齐整,才对鲁庄公说,可以追击了,果然大败齐军。

打败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胜利的原因。这时曹刿说出了一段很经典的话,直指战争精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怕有埋伏)。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后来毛泽东同志在游击战略思想中提到的“敌疲我打”就有借鉴长勺之战。长勺之战也是齐桓公 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 , 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范仲淹在传世名篇《岳阳楼记》里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管是肉食者,还是田舍翁。当国家有难时,希望我们能成为曹刿那样为国请命的人,不要做像曹刿老乡一样的键盘侠。

经长勺之败后,齐桓公更加重视管仲,对内支持管仲的一系列改革,励精图治,对外采用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策略。以诸侯盟主的身份,挟天子讨不敬,最终实现了霸业,成为了诸多诸侯国的大班长。

这里着重说一下管仲这个人,管仲是周室后裔,父亲以前是齐国大夫,后家道中落,和鲍叔牙合伙做过生意,结果却失败了。游历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还曾经当过兵,不过却临阵脱逃过。

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被齐桓公重用后,管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行政体系、细化行政组织结构;打破固有的选人机制,选贤任能;注重经济和农业、开创职业技能教育;甚至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管仲的许多改革都是十分超前的,对后世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于管仲的典故也有很多,尊王攘夷、管鲍之交、金龟换粮、老马识途等等。年轻的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以武侯的才情智慧、文采风流,也是十分推崇管仲的。

管仲临终之时,指名道姓的劝诫齐桓公远离佞臣,重用贤臣。结果齐桓公转眼就抛之脑后,没有听这位为齐国鞠躬尽瘁的“仲父”之言。这也造成了齐桓公晚景凄凉。

管仲死后,佞臣专权,至齐桓公四十三年,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争权夺位,大打出手,齐国一片混乱。以至于桓公尸体在床上放置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户爬了出来。后来新君无亏才将桓公收敛下葬。

一代雄主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亲贤臣,远小人”永远是治国真理,我们读历史,却一次次犯着和历史相同的错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孔子后来评价齐桓公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指的是齐桓公这个人为人正道而不奸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