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

已经65岁的王爱梅是河北邢台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2006年6月1日上午10时,王爱梅照顾好刚刚做完癌症手术的老伴,从医院出来准备回家做饭。经过邢台市体育馆菜市买菜时,她发现在马路边的大树下趴着一个瘦骨嶙峋、衣衫破烂、头发蓬乱、满身发出臭味的人。

一向好心的王爱梅停下车子走上前去,发现这老头模样的人竟然没有双脚,伤口裸露,流着脓,苍蝇在伤口处嗡嗡飞。看到这般景象,王爱梅心中十分难受,就到煎饼摊买了两只煎饼递给无脚的残疾人,一开始残疾人看起来很恐惧,不敢出声,几秒钟后就抢过煎饼连同塑料袋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担心流浪汉吞了塑料袋会有危险,急匆匆地又赶回医院。医生告诉她,少量的吞食不会有事,她这才放了心。

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1)

配图,图文无关

第二天一大早,王爱梅带着米粥和油条到菜市寻找流浪汉,可他却不见了踪影,里里外外找了半个多小时,王爱梅终于在菜市寄放自行车的空地发现了他。中午,王爱梅带着面条又来看流浪汉,让他吃过饭后,王爱梅打算带流浪汉去理发店剪剪头发。一连找了好几家理发店,就算掏高价人家也不愿意给他理。无奈之下,王爱梅只好自己回家,拿了剪刀、刮胡刀、酒精、棉签,带上丈夫干净的衣物,提上两大桶热水又来到菜市,王爱梅亲自给流浪汉剪发、洗头、剃须、清洗伤口。

在给流浪汉擦身子的时候,王爱梅发现他的裤带子都已经扎进肉里,将要溃烂。王爱梅小心翼翼地用棉签给流浪汉擦着伤口,经过一下午的打理,大家惊讶地发现流浪汉不是老头而是个青年小伙子。“年纪轻轻就遭遇这样的不幸,一定是承受不了才精神崩溃的,实在太可怜了。”王爱梅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下决心要照顾他。

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2)

配图,图文无关

从那以后大树下的流浪汉成为了王爱梅的牵挂,风雨无阻、一天三顿准时为流浪汉送饭,看着流浪汉慢慢健壮起来,王爱梅也很欣慰。在王爱梅精心照顾的半年里,流浪汉的体重从80多斤增加到了140多斤,精神也越来越好。但是越来越寒冷的天气又让王爱梅犯了难:“总不能让孩子在外面过冬吧。”

为了给流浪汉找个能遮风挡雨温暖的窝,王爱梅又开始了奔波。在向民政局、救助站、残联说明了流浪汉的情况后,民政部门给了间小屋,流浪汉暂时安置下来,可是她还是会经常去照看流浪汉。

生活上料理好了,王爱梅又琢磨着怎么能为流浪汉治疗精神上的疾病。她不断向上级反映,终于在2007年初把流浪汉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发现流浪汉活动的时候总爱把伤口弄破,流脓。王爱梅剪掉原来旧沙发的皮子,再包上绵软的布料。每做好一双王爱梅都要亲自戴上跪着走几圈,试试是否舒服。流浪汉生活不能自理,加上精神失常,时常大小便失禁,王爱梅从来不怕脏,底裤和袜子都是成打的买,为他换洗衣服、擦身子从来没有怨言。

一边要照顾刚刚做完癌症手术后卧床不起的老伴,一边又要照顾可怜的流浪汉,为他支付治疗精神病的费用,本来就只靠退休金生活的王爱梅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照顾流浪汉“儿子”,为了减轻负担,年过60的她瞒着子女在一家饭馆做剁菜、洗碗等工作。

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3)

配图,图文无关

为了每月300元的工资,还不能耽误白天照顾卧床的老伴和流浪汉,王爱梅每天凌晨4时就出门,在饭馆一干就是一上午。为了不让子女们担心,王爱梅一直没有把义务照顾流浪汉的事告诉家里人,出来打工时都戴着口罩怕被熟悉的人看到。

终于有一天,邻居将王爱梅为照顾流浪汉打工的事告诉了她女儿,虽然家里人一开始都不太理解王爱梅的做法,但是女儿心疼母亲,总是给她多塞些钱贴补家用。

流浪汉的身体和精神一天天在好转,王阿姨感到很欣慰。但是王爱梅的老伴侯大爷说:“我们这么大年纪了,而他是年轻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先不在了,他怎么办?”王爱梅觉得老伴说的在理,就萌生了为流浪汉找亲人的想法。

流浪汉一直都不肯开口说话,王爱梅想到了写字,也许流浪汉还能写字。从那以后王爱梅每天拿着纸和笔问流浪汉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知道流浪汉喜欢吃肉,王爱梅还总是买鸡腿让他开心。终于有一天,流浪汉在纸上写下了“周贤全”三个字。王爱梅欣喜若狂,接下来的几天,流浪汉又歪歪斜斜地写下了“四川仁寿”几个字,这让王阿姨和老伴欣喜不已。

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4)

配图,图文无关

拿着地图,王爱梅和老伴把四川仁寿周围的政府部门、电视台的地址都抄了下来,前前后后向四川各地发了200多封信。可这些挂号信要么杳无音讯,要么就被退了回来。终于一天等来了好消息。

王爱梅接到一个电话,确认了四川四公乡永胜村有一名叫周贤全的人,已经10多年没有音讯了。打电话的人还把村支书、村主任、四公乡政府的电话留给了王爱梅。王爱梅通过核实,确认周贤全就是四川仁寿县四公乡永胜村六组人!

于是王爱梅连同邢台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带着周贤全和王爱梅为他及家乡的亲人准备的一大包袱礼物踏上了通往眉山的K117次列车。 王爱梅当着全村人的面把离家打工16年没有音讯的儿子周贤全亲自交给他的母亲刘花蓉,王爱梅紧紧握住刘花蓉的手说:“我把你的儿子送回来了,这不仅是你的儿子,也是我的儿子啊!”刘花蓉看着失散16年的儿子一时间泪如雨下。

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5)

配图,图文无关

回到家乡的周贤全,听到熟悉的乡音竟开始咿咿呀呀地开口说话了,通过周贤全断续不清的叙述,王爱梅大概明白了他16年前出来打工,学做保险柜,先后去过成都、广州等地,后来被一辆汽车轧断了双脚辗转来到邢台,从此开始了流浪异乡的生活。

看到周贤全家贫困,王爱梅在多方联系下又为刘花蓉办好了低保,她还拜托救助站张罗着把不能自理的周贤全接到敬老院,并想用自己带来的5000元钱为周贤全装假肢。

“第一个轮椅他上山的时候摔坏了,我又给买了一个,但是邮局怕给弄坏不给邮。轮椅太沉了,实在没办法的话,只能这次过去的时候背过去了。”看着新买的轮椅,王爱梅又高兴又为难。

在把“儿子”送回家的几年里,王爱梅却从来没停止过对四川深山里的牵挂。几年间,王爱梅前后给周贤全寄去了17个包裹,每个包裹的邮费都在160元以上,前前后后已经有好几百斤。四川仁寿的乡亲都说这河北大妈心肠真好,每次来孩子们都拉着王爱梅的衣襟亲切地问:“姎姎(当地方言,阿姨的意思)啥时候再来?”

■文/改编自《善行河北 德润燕赵②》,原标题为《河北老太与四川无脚流浪汉的“母子情”》(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 编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67岁孤寡老人街头流浪(65岁老人瞒着家人)(6)

■编辑/储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