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

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1)

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2)

注 释

牧童骑黄牛: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歌声振林樾: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木。

意欲捕鸣蝉: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忽然闭口立:

立:站立。

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3)

译 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4)

赏 析

这首诗的一二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忽然闭口立”,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纵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

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5)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四十岁即辞官归乡。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简介和作品(第34期所见-清)(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