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

王俊杰猛 今日头条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1)

这首诗,是意气风发的、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此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季节背景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一直是诗人的主题。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2)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李白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天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这是此诗的创作环境。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3)

次句“影”,是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用法,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都知道,站在江边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是恒不动的。

只有观月者坐船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快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前后呼应。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4)

李白,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理想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但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李白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5)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李白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此句语短情长。

李白一路行来,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的旅行图。

此诗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6)

但整首“峨眉山月”蕴含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画意的载体。

这首峨眉山月歌的意蕴相当丰富: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7)

在作者笔下,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触,句里行间更是表达出浓浓的思友之情。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是此诗的主题,令人陶醉。

唐诗,一般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的变化上,限于字数,都颇受限制,因此一般的绝句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8)

而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的诗中,出现五处地名,占十二字,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为什么花费大量心思写恁多的地名?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9)

这是因为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李白的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是李白的高明之处。

其次,虽然地名很多,但处理的富于变化,让人并不感觉繁冗。

李白诗句峨眉峰(唐诗鉴赏:李白峨眉山月歌)(10)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加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是动宾短语。

各种地名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因此读起来就不觉痕迹,巧手天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