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于谦是明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他一生清正廉洁,气节崇高。

于谦在地方做官的时候,朝廷里有个叫王振的太监,他利用皇帝的宠信,把持朝政,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地方官员进京办事,要是不先给王振送礼,就别想办什么事。有一次,于谦要进京,来送行的朋友见他两手空空,便劝道:“你不带东西怎么行啊。即使不送钱财,也要带些土特产啊!”于谦甩动他的两个衣袖,笑着说:“谁说我什么都没带,这不是有两袖清风吗?”进而,于谦还吟诗一首:“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秧。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里巷的意思)”一时成为美谈,流传开来竟成为成语“两袖清风”的由来。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

因为于谦刚正不阿,不侍权贵,王振怀恨在心,借机诬告于谦,并把他打进了死牢。当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说于谦被诬陷,屈身入狱后,成千上万人联名向明英宗请愿,强烈要求释放于谦。王振一伙朋党见于谦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既怕触犯众怒,又怕抓不住于谦什么把柄,不得已将他释放了。

1449年,北方少数民族瓦剌入侵明朝,明英宗皇帝御驾亲征被俘,而后,瓦剌军胁迫英宗进逼北京,大明的国都岌岌可危。为稳定军心、民心,朝廷决定立监国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已是兵部侍郎的于谦毅然肩负起保卫首都的重任。在于谦的带领下,军民誓死抗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2)

由于于谦保卫北京有功,被誉为“救时宰相”。这时,大将石享为讨好于谦,向代宗皇帝建议给于谦的儿子封官。于谦知道后,忙面见皇上,恳切地说:“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做臣子的不应只考虑自己的私利,皇上应封赏有功之人,而我的儿子寸功未立,不能随便接受封赏。”然后,他又责备石享说:“身为朝廷大将,应举荐有功之人,而你单单举荐我的儿子,这样做会使他人不服气的。”

当众受到责备,石享心中不悦,记恨在心。后来,他纠集因曾在保卫北京时主张逃跑而同样遭到于谦反对的徐有贞等人,趁代宗病重,发动“夺门之变”废了代宗,迎请英宗复位。然后嫁祸于谦“谋逆”。英宗也因于谦曾主张立代宗为帝而记恨他,就下令处死于谦。清白忠贞的于谦就这样惨遭杀害。

北京的百姓听说于谦的死讯,都悲恸欲绝。这位民族英雄虽然含冤死去,但他的英魂却受到人们永久的祭奠。于谦年轻时写的一首《石灰吟》在民间一直流传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3)

诗中借描写石灰经千锤百炼,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而仍保持清白本色,来表达作者刚正廉洁之志,同时,也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