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的散文诗句(关于扬州的诗词名篇名句)

关于扬州的散文诗句(关于扬州的诗词名篇名句)(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扬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尤其在西汉中叶、隋唐到赵宋及明清三个时期。扬州曾出陈琳、张若虚、秦观、曹寅等历史文化名人,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郑燮等都曾在扬州为官或居住数年,李白,杜甫,刘禹锡,王安石、姜夔都曾留下关于扬州的名句。这里列举他们的一些名篇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该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青枫浦,意为长满枫林的水边。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李白的《酬崔侍御》约作于天宝六载(747年),是其答赠崔侍御而作。诗中李白以东汉不臣天子的隐士严光自比。李白曾多次到过扬州,并留下诗篇。而他关于扬州最有名的诗篇当属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他在江夏(今武昌)江边送别孟浩然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是诗人杜甫写的关于扬州的诗《解闷十二首》之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显示了他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夜看扬州市》写了当时扬州夜市笙歌彻晓的繁盛景况。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杜牧曾留下十余篇关于扬州的诗,其中名篇还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其一)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是唐代诗人张枯写的《纵游淮南》,用夸张而又细腻的笔法,以自然晓畅之语盛赞了扬州优美的风光,抒发了对扬州的喜爱。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与张枯同时期的徐凝亦曾写下《忆扬州》。明明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唐代诗人李绅的七律《宿扬州》,从水陆商道交会的景观,描摹了当时扬州的商业繁华。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隋宫》,他还写了《隋堤》:“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晚唐/五代诗人、词人韦庄的七律《过扬州》则通过追忆当年的繁华和战乱之后对比,表达了战乱带给人们的危害。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他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平山堂,同时抒发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阑槛,指栏杆。关于扬州,欧阳修还写了《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等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就是今天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关于扬州,王安石还写了七律《平山堂》:“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北宋·苏轼《赵昌四季芍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在扬州任太守,之前曾写了《西江月·平山堂》来缅怀老师欧阳修:“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此词读来,总让人无限感慨!

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汍澜。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苏辙的七律《平山堂》也是关于平安堂的作品,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秦观的《次韵子由题平山堂》,可以说是苏辙《平山堂》的姊妹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其代表作,也是关于扬州的名篇。淳熙三年(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梅枯岭亦倾,人来立脚叹。岭下水滔滔,将军衣冠烂。”是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所作。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余生客居扬州的郑板桥,自是写了不少关于扬州的诗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