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

【编辑寄语】:近日,福建省台联原党组书记、省委台办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蔡尔申(田卡)先生,应翁江萧家后裔萧长征之约,赋诗《梦大院》一首,并征询白琳同乡陈起兴(现为柘荣县委党史方志室主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之意见。作者就《梦大院》诗文创作反复斟酌修改十几稿,陈起兴亦深受感染,作《寄情萧家大宅——兼读蔡尔申先生《梦大院》有感》一文,蔡先生给予积极建议并帮助润色,亦十易其稿。两位白琳乡贤诗、文合璧,再现了翁江萧家大院兴衰之百年历史。让我们跟随两位作者的思绪,重回萧家大院游历一番,相信会有别样的感受。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

题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予曾在翁江村工作二年有余,食宿办公皆在萧家大院,故对此大院变迁及其先人创业史,略知梗概。近日又翻阅了萧家后裔萧长征,同乡文友陈启西、陈起兴提供的相关族谱,史志资料及其自撰文章,并受萧家后人代表之嘱托,假其先人之梦呓,吟此小诗以应也。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2)

梦大院

田卡

门拍东渤(1)八尺风(2),

簾捲南峦(3)百丈云。

一脉青山绿水,

化作翁潭萧厝(4)围屏。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3)

穿越时空隧道,

不过百年光景。

斜阳烘照古楼壁,

斑驳间映阶苔痕氤氤。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4)

茶香此去飘久远,

片片绿叶几多情。

任风云变幻,

故园铭记创业欢辛。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5)

怎能忘啊,

厅堂朝暮意营营(5)。

商贾辐辏矣茶工穿梭,

又见那迎送佳人倩影。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6)

凭欄望嵛山(6)春潮涌,

鹤鼎(7)长溪(8)水暖击(9)蓝莹。

玉林寨(10)白羽(11)动秋色,

万里茶道(12)霜天尚早行。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7)

月夜梦归大院兮,

水竹湖(13)迴蕩洞箫音。

伴随曼舞吟诗,

恰似和着序时而动静(14)!

作者定稿于二零二零年四月三日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8)

注释

(1) 东渤:泛指东海广阔海域。

(2) 八尺风:指从东海经八尺门方向过来的风。《福鼎县乡土志》中载有“八尺门渡”,渡的北侧为桐城辖区,南侧为白琳辖区。古时成群白鹭经常聚集八尺门,称白鹭门;远眺港口似百尺之距又名百尺门。

(3)南峦:泛指车头山(俗称柴头山)、大嶂山、太姥山。

(4)翁潭萧厝:翁潭即现在的翁江村;萧厝,指萧家先人迁居翁江所营造的房屋,现存三座大院。

(5) 意营营:苏轼诗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词以夜饮醉归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略带伤感的心境。营营,原意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引伸意为家事和生意而惮心竭虑。

(6) 嵛山:指嵛山岛,古称福瑶列岛,意即福地、美玉。位于福鼎东南海域,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

(7) 鹤鼎:指鹤鼎山,原名福鼎山,原属福鼎境内,福鼎因此得名,后由苍南县管辖,改名鹤顶山,位于浙江苍南县矾山镇内。

(8)长溪:溪河源远流长之意,同时蕴含现有宁德区域最早的建制称长溪县。

(9) 水击:源见“鲲鹏展翅”,喻奋发有为,不同凡响。《逍遥游》之《谐》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宋 刘仙伦《沁园春·庆彭司户》词:“图南事,看抟风九万,击水三千。”

(10) 玉琳寨:据《福鼎文史》载,白琳寨建于后梁贞明年间(915-921),当时有重兵把守。后晋天福四年(937),闽王曦称帝,授翁十四银青光禄大夫为白琳寨统领,与谢俨一同领军驻守白琳寨。

(11)白羽:传闻唐乾符年间,有白羽仙子徙居当地森林,得名白林,后雅化为白琳。

(12)万里茶道:代指当时连接闽浙两条古关道,也可作白琳茶业闻名万里解释。

(13) 水竹湖:翁江萧家大院前方曾有一湖泊,湖周边遍植水竹而得其名。

(14)动静:老子主“静”,曰“归根曰静。”王弼以老庄思想解《易》亦主“静”,提出“动息则静”哲学命题,意为运动起于静止,以静止为本。东晋佛教徒僧肇受此启发,提出“即动求静”说:“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求静?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物不迁论》)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9)

寄情萧家大院兼读蔡尔申先生《梦大院》有感

陈起兴

承蔡尔申(田卡)先生厚爱,发《梦大院》诗稿与我,反复阅读后,提点滴拙识,均被虚心接纳,作者十易其稿,足见匠心独运。

提及翁潭(今称翁江)萧家大院并不陌生,四十年前,随我三叔振冶在翁江读书两年,学校就设在萧家祠堂。是时,对萧氏历史并无在意。前些年在《宁德通讯》上拜读过同乡启西兄文章《翁江萧家大院》,其时还应族亲明亮先生之嘱,书“萧家大宅”,置于大院入口。萧家大院,作为历史遗产列入文保之列,翁江去年也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此后曾带家人走马观花似参观过大院。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0)

真正唤醒我对萧家大院记忆,是这次有幸第一时间拜读蔡尔申先生的诗稿。从其对诗稿字斟句酌过程,让我对萧家大院的历史有了深入了解。蔡尔申先生是福建省台联原党组书记、省委台办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早年在翁江供职,办公与食宿多数时间在萧家大院,对大院感情颇深。他与在翁江执教的我三叔振冶交好,因这一层情缘,陡然激发我的情绪。随着诗文徐徐展开,似乎重回萧家大院亲切游历一番。

诗起兴四句,即阐明此地乃人居胜地:“门拍东渤八尺风,簾捲南峦百丈云。一脉青山绿水,化作翁潭萧厝围屏。”天地元炁,磅礴大化,在天则周流六虚,无处无之,无时不运,在地则生发万物,贯通品汇。而元炁能长养灵秀之人杰,大凡须得殊胜之地形以载。翁潭古为福鼎十五都,东临内海沿州湾,八尺门港,南依名胜太姥山,即诗文“南峦百丈”之谓也。东海之风经八尺门进入翁江盘地,在四周“围屏”拥抱之下,便在斯处蕴而蓄之。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1)

诗的第二段:“穿越时空隧道,不过百年光景。斜阳烘照古楼壁,斑驳间映阶苔痕氤氤。”追溯萧氏迁居翁潭迄今一、二百年的历史变迁,萧家早年自闽西上杭县迁福鼎点头扆山,分乾、坤、泰三房。泰房萧天成经营“三泰”茶庄取得成功,在雍正年间国内许多地方设有分号,积累巨额财富。嘉庆丁丑年,萧天成携五子迁居翁潭后,就广置田地,大兴土木,建大院、宗祠、祖坟等。如今,走进百年之后的大院,看到“古楼壁”及“映阶苔痕氤氤”,在“斜阳烘照”之下,作者平添缕缕悠远怀古的心绪,对萧家先人创业的历程由衷赞叹:“茶香此去飘久远,片片绿叶几多情。任风云变幻,故园铭记创业欢辛”。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眺望层层叠叠的茶园,睹物思人,思人睹物,物在人去,物是人非,这是一种对物与人随时光变易的感慨,虽有点无奈,毕竟人生到了“阅尽荣枯无所奇”的阶段,面对春去春来,也就多了一份“花开花落两由之,心淡从容对四时”的闲适。一句“任风云变幻”,顿时把读者带到萧氏茶业发展的“欢辛”历史。萧天成迁翁江后,让其三子萧正枢总理家政。道光“五口通商”年间,萧正枢把握商机,将“三泰”茶庄开到上海,咸丰初年达鼎盛时期。至正枢逝世前,萧家拥有的总资产折合人民币三亿多,年收益超千万,成为当时闽东极具影响力的茶叶商号。由此可见萧家当年的繁华昌盛。正如诗中描绘的景象。“怎能忘啊,厅堂朝暮意营营。商贾辐辏矣茶工穿梭,又见那迎送佳人倩影”。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2)

翁江萧氏取名“三泰”茶庄,当有两层意思,其三房为泰,故以“三泰”继祖上源流,另一层意思出自《易经·泰卦》,天地交泰则万物通畅,希望萧家事业通泰顺昌。然盈虚律制规则,以“三”为变化节点,这个节点把握不好,就可能走向“泰极而否”。翁潭萧氏第三代萧熊出生于富裕商家,成长少经风雨,不识世事时局,更少掌握国内外市场变化规律,导致风险不意而至。连续五年大量囤积茶叶,未售斤两,终被逼以一把火烧光茶叶,萧氏茶业自此一蹶不振。

行文至此,作者宛如回到老家翁江,举目环视四方:“凭欄望嵛山春潮涌,鹤鼎长溪水暖击蓝莹。玉林寨白羽动秋色,万里茶道霜天尚早行”。翁江作为白琳的重要村域,同在鹤鼎山脉之下,共饮长溪之水,在福温古关道上设有“白琳寨”。传闻白琳地名,因白羽仙子徙居当地森林而得名,笔者老家东阳山有一座百丈高“石笋”,其顶端有雌雄白鹤(白羽)仙师炉,后经数百年雷震,石笋被击断、四处飞落,仙炉也不翼而飞。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3)

但诗人眼中的“白羽”,自有其深意。“白仙子舞动秋色如春之蓬勃,身历其境,不受之感动而有所激越吗?天寒地冻的冬天,万物似应休眠,而有人仿佛腊梅,喜漫天飞雪,独俏于天地间”。从这段话,可见诗人所表达的是对生命律动不随秋色共衰退的欣赏,映射出人应当有种激越向上的精神。联以上所述的春来嵛山,水击长溪,不禁引发笔者对万千风物变化的思考:天道运行,有四季循环的律制;人事变迁,亦离不开四时运化之道?萧氏家业的泰否之变,又蕴含什么,且可引为后人借鉴的道理?作者未点明,笔者但从《福鼎文史》中选几则萧氏轶事供参阅。

始祖萧天成,曾捐资修建双株岭亭、五峰桥、百步溪桥等,县令谭公授旌旗表彰“任恤可风”。萧正枢首个响应孝廉高云诧建考棚之倡议,又建文昌祠、忠孝祠、买义田,为乡士会试出资数千金。萧承鹤独资兴建石床万安桥,费银数千两。萧仰山曾徒步进城,向政府捐巨资以建设桐山江防汛围堤,时任福建省长萨镇冰感其德,将桐江堤坝下段改名萧家坝,并亲自题字送匾“乐善好施”。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4)

但是,上海茶庄后继掌舵人萧熊,似乎未见应时善举,扶贫济困记载,反倒有恣意享乐之嫌。萧熊曾两次托媒欲娶钱家之女,均被拒绝,钱家估计他家道中落,故意提出要两千万聘金,即将爱女嫁之。萧熊手头尚缺一千万,只得隐瞒焚茶之事,修书让家人筹款千万以解生意周转急需,家人遂将田产出卖得一千万寄往上海。当萧熊把钱氏娶回家来,几个兄弟百思不解,上亿资产付之一炬不说,竟然匡骗家人巨款,娶回一房新姨太,但木已成舟,可奈其何?幸钱氏乖巧贤惠,有侠义之范,在嫁入大院的短暂春秋,留下诸多凄美悲壮的佳话。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5)

萧家发达之际,喜结交四方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以壮声望。据传先后来此的文人贤达有魏敬中、王聘三、王守锐、王祖望、林步蟾、吴念祖、萨镇冰、王翼谋、智水、江本侃、孔昭淦、黄寿祺等。作者仿佛梦回大院,见文人雅士及知名艺人不时相聚,斗茶饮酒,行令赋诗,击乐歌舞的雅集场景。灵感又被激发,依稀闻之融汇交响其中的繁乐哀声,倾诉天文地理人事,是长叹,还是哲思,谁解其味?“月夜梦归大院兮,水竹湖迴荡洞箫音。伴随曼舞吟诗,恰似和着序时而动静!”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无论曾经多少辉煌,还是不堪回首,都已烟消云散。有如荡气回肠的三国风云,最后留下的,也仅是供人茶余饭后作笑谈。同样,萧家历经风波后,各房家产分化管理,大势去也。再加清末国运衰落,传统产业日渐萧条,家道随国运而凋零。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6)

历史的答案,又总是多样而复杂的,如《史记》所云:“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历史人物都离我们远去了,新生代所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时机,传承前人创业的优良传统,总结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顺时而作,与时俱进,隨着国家的崛起,期待萧家也将遇上重振雄风的机缘。

归本溯源,天道与人事变迁,无非是阴阳交替、动静相续耳!如虚空之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待气之行乎地上,发而生乎万物,然后能知其所在也。足见作者对事理异乎寻常的洞察力,以及对中国文字的深刻理解和驾驭能力。廖廖二十来行,不足二百字,可道大院百年的苍桑,可状方圆百里的风物,可名芸芸百工的生计,可叹天下百类的神奇!作者最终又把这一切归于时,归于道,归于生命本来的轨迹,归于天地动静之交互律动!

梦回大院陈起兴蔡尔申 寄情萧家梦回大院(17)

编辑:赖明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