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

同性恋不是问题

——“创意×社会”系列大赛启动,创意人为同志群体发声

2015年5月8日,“创意×社会”系列大赛在UCC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启。这场中国创意人关注社会话题的系列大赛由中国设计师沙龙(CDS)主办,自化创意、意益传播、意大利中意设计协会(ADCI)与北京设计交流中心(DCB)及中国十五家各地方创意设计类组织联合协办。中国设计师沙龙的发起人张子建、中国设计师沙龙秘书长蒋云涛、自化创意CEO孙远、意益传播掌门人、iSR的倡导者牛一力及知名时尚摄影师郑焱分别为大赛致辞。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1)

“同志主题创意大赛”是“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的第一季主题大赛。活动是中国创意界和LGBT社群&NGO的一次跨界行动,致力于通过创意大奖赛、沙龙、媒体互动等形式,以视觉行为与大众进行多层次沟通,以期待:唤起社会真正面对同志群体,了解他们的真实状态。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2)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3)

接下来论坛沙龙环节,程青松、王泊乔、张子建、王紫菲四位跨界创意人士,围绕“从看见问题开始”,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同志亚文化和创意人的社会角色。

沙龙1:《从看见问题开始》精彩摘录

嘉宾主持:王泊乔 数字艺术中国秘书长、非常设计创始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

张子建 知名设计师、CDS中国设计师沙龙发起人之一

程青松 《青年电影手册》主编、著名电影导演

王紫菲 绘事后素创始人

王泊乔:我们这次讲的话题叫《从看见问题开始》。我觉得创意人是这样一个群体,如果你不勇敢,你对很多事情观察不够,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意人。看见特别重要。当你看见的时候你却不发声、不作为、不行动,这个可能是一种失责,我们更多的谈的是社会责任,是创意人的社会责任。所以今天来的这几位老师,我们就一起谈谈这个事。程青松老师,我以前经常看您写的电影评论,非常尖锐,并且对社会话题非常关注,我们今天也想请您谈谈这个主题,我们是从看见问题开始。”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4)

王泊乔 数字艺术中国秘书长、非常设计创始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5)

程青松 《青年电影手册》主编、著名电影导演

程青松:上个星期我自己包场看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当时有朋友问这个电影里面写了空巢老人的问题、写了同性恋的问题,我马上打断,说同性恋本身不是问题,它跟青少年犯罪、跟拐卖儿童不太一样。现场的90多位都是我的朋友或者是我的读者,他们大部分给予了掌声,觉得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消除这种偏见和歧视。同性恋不是一个现在才出现的所谓的社会问题,它是伴随着人类存在,有人类就有这种取向。

我在1992年出了一本书,是把这20年以来的华语同志电影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总结。其实华语电影导演对同性恋题材的关注是由来已久的。基本上比较有名的大导演都拍过,像李安、陈凯歌、王家卫、刘烨、李玉、张元,许鞍华、关锦鹏……其实电影领域对这个题材的关注还是非常多,而且同志在这些同志电影都是呈现的常态,不是好莱坞早期的同志电影的角色,它会是杀人狂、变态、吸血鬼,或者是妖魔化的写照,在华语电影里,同性恋跟大家是一样的,不是从人群中分离出来的一群人,他首先是人。

因为我前几年一直做大学四年级的短片比赛,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我发现很多学校的学生这几年拍了非常非常多同性恋题材的故事,拍得都非常非常得差,只是把这个作为噱头,投机专营的非常多。

王泊乔:我非常同意刚才牛一力讲的,平视,它并不是一个问题。紫菲作为设计师品牌创始人,也是非常关注设计师、创意人群体,也讲讲你的一些想法。

王紫菲:说到创意这一点,哲学上有一个名词,就是说创意本身是一个美学的阶段。这个美学的阶段在现代化过渡以后,需要什么来发扬?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呢?说直接点就是需要其他的人来实现,需要不同的人、不同的声音,也需要有错误,来把这些真正边缘化的东西逐步形成主流,形成趋势,把一些真正非主流的东西,被社会忽略的东西发现出来。而同性恋这个主题就是一个相对边缘的话题。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6)

王紫菲 绘事后素创始人

王泊乔:讲得非常好,刚才紫菲说了,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社会问题,本来我们想这个事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有了社会问题有政府去解决,有社会组织去解决,还要创意人干吗?所以子建你来讲讲。

张子建:我就是创意人,要我干吗呢?我想我们这代创意人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自觉。我记得在去年的时候,CDS跟意大利的一个设计师做交流,他说在意大利那些设计师已经开始堕落,跟他向往和崇敬的那些过去的大师不一样了。过去的大师会为了社会、国家、人类的公平去做很多很多海报设计,会花很多时间去呐喊。但是看看现在大家都在干什么?我们自己走了另外一条路,走向了一个商业化的路,忘了我们的社会身份,这是那个设计师戳中我的一个点。

如果创意人有这样一个为创意、为社会的心理,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关心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那么自然也会影响到他的工作,他自然也会做出不平凡的作品。我相信创意人是有社会身份的,而且他的社会身份本来应该是在他的职业里面。

设计师是这样,艺术家我觉得更应该是这样,这方面我想也听听王泊乔老师的观点。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7)

张子建 知名设计师、CDS中国设计师沙龙发起人之一

王泊乔:其实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艺术家对这个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呢?还是社会造就了艺术家?其实我的答案是社会造就了艺术家。如果这个社会是很平稳、很幸福,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就没有艺术家。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这么动荡、复杂、多元化,才有了艺术家这样一种群体,才有了创意人,包括设计师这样一种群体。我们来反映这个时代,来用一些作品表达、纪录、讽刺,或者说来提醒。

张子建:其实王老师您的意思就是说创意人应该冲在最前面的,艺术家已经冲在前面了,紧跟在艺术家后面就应该是设计师。也许有一天每个设计师都对自己身边不公平的事情发声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做大赛了。

王泊乔:感谢程青松老师,还有紫菲,还有子建。

《从黑夜到白天》的首次公众展映为大会掀起了第一个高潮,此片是著名导演&摄影师玛鲨和苗酱历时半年寻找、收集的中国同性恋群体的肖像和故事,是以异性恋的视角对同性恋生态的一次真诚探访。片中人物来自11座城市,讲述关于个体而非群体的故事,呈现不管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能理解的爱与恐惧。

纪录片《从黑夜到白天》

大会特别邀请了《从黑夜到白天》的创作者苗酱、网易新闻的龙志、淡蓝网创始人耿乐、著名电影人程青松及大赛联合发起人牛一力畅谈镜头内外的感想。他们的对话将人们引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性什么? 背负几千年夫唱妇随传宗接代的传统,在巨大的城乡差异中,我们如何选择,如何面对。好在2015年的春夏,创作者们在用行动拉阔社会包容的宽度,让我们对未来依然乐观。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8)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9)

沙龙2:《我们性什么?》精彩摘录

嘉宾主持: 牛一力 意益传播创始人、ISR生活实验室联合发起人

程青松 《青年电影手册》主编、著名电影导演

苗酱 《从黑夜到白天》创作人、摄影师

耿乐 淡蓝网及Blued APP创始人

龙志 网易新媒体资讯中心总监

牛一力:我们来到针对这个片子的沙龙环节,叫做《我们性什么?》我还是想先把话语交给作者苗酱,跟大家简单说一下,什么样一个机缘你要去碰这样一个题材?

苗酱:这个项目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刻意为之的媒体项目,一开始它只是一个不是特别大的拍摄计划,大概只是想在上海一带拍摄十组同性恋者的肖像,只是摄影的作品。因为我们以前在媒体工作,可以接触到一些同性恋的题材,就发现国内的媒体传统的做法还是将同性恋这个群体作为一个异类来进行报道,他报道的角度通常要么是比较猎奇的,要么是消费他们的状态。所以我们自己成为自由摄影师之后就想做这样一个项目,我们尝试找一些出柜的同性恋者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这是这个项目的开始。一开始不确定能不能完成这个小项目。后来去了珠三角一带拍摄了更多的人,见到了非常丰富的拍摄对象,看到这个群体的多样性之后,我们才明确这个项目可以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对这个群体的呈现。

在拍摄《从黑夜到白天》的纪录片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研究。我们发现其实国内主流的公众对同性恋群体有两个比较深的误解,这两个误解讲出来又是自相矛盾的。有些时候主流媒体会把同性恋描绘成一个特别悲惨的群体,整天暗无天日,生活在地下,带有一种同情的眼光去看他们;另一种在年轻人中间比较常见的误解就是,同性恋者活得还是很自在的,他们很自由、很时尚、很酷。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10)

牛一力 意益传播创始人、ISR生活实验室联合发起人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11)

苗酱 《从黑夜到白天》创作人、摄影师

程青松:其实这个片子是通过网易的新媒体这种形式来传播,我看到它的剪辑方式和结构方式也是更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我相信在十年、二十年以前,中国大部分同志都会有孤立、痛苦的感受。这些年以来,NGO组织、同性恋网站——特别是每一个省都有一个同志网站——江苏同志、四川同志、河北同志等等产生了;互联网带来了全世界的同志族群和中国族群生存状态的最大变化。因为大家的社交不再困难了。媒体在这方面的正面的报道和影像的传播也有很大的作用,影像是很强大的一个媒体。

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是给整个同志族群的生存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90后,他们在这方面受到的压力就会少很多,就不会是那么地痛苦不堪,因为他们活得很开心,像个人。我两个侄女,一个侄女是96的,一个是97的,他们非常支持我这个叔叔,包括我的父母,我父母是大学老师,也非常支持,经常还跟我男朋友聊。整个社会的环境还是在改变。但是我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跟李银河老师聊过,她说在边远地区,在农村、在山区,在二三线的小镇,这些同志族群的生存状况还是堪忧的。

耿乐:从大数据上来看,还是一线城市的同志用户更高一点,我们的北京用户就占了总用户的13%,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尽管,移动互联网给很多在农村和乡镇的同志们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但我们每次去小的城镇开办活动,都会有很多人问,“能不能来我们这里多做一些活动?”他们对同志文化的渴望程度非常之高,他们非常希望我们能够把我们的平等多元的文化带到那里。

我们淡蓝网也经历过很多困难,关闭也好、被责难也好,现在环境有了很大进步,我们拿到了很多的投资……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才会有发言权。今天我的感受特别明确,既然我有这样一个机会,作为一个幸运的创业者,我就要去多讲。从经济、艺术的角度推进同志的平等是非常好的策略,不管是电影、艺术作品,还是同志经济,都在教育这个社会如何变得更美好。我们引导政府能够跟着我们的节奏,慢慢地去思考,如何为同志服务。

在中国现在的政策环境下,我觉得其实你用人权民主的角度去推动是非常困难的,你从经济、艺术的角度推进同志的平等是非常好的策略,不管是电影也好,或者是艺术作品野火,或者是同志经济也好,在教育这个社会让它变得更美好。我们引导政府能够跟着我们的节奏慢慢地去思考如何为同志提供思考。

同性人群的看法(同性恋不是问题)(12)

耿乐 淡蓝网及Blued APP创始人

提问环节

观众:各位大家好,我是中央美术学院电影专业的,我很喜欢电影,我想问苗酱导演一个问题,如何去跟您的拍摄对象沟通,如何避免尴尬?

苗酱:一开始拍照的时候确实有那么一点尴尬。我们逐渐试图跟他们去聊更多的东西,聊着聊着有些人会聊得非常地深入,非常地开放,然后就放松下来了。其实你看到的这个片子里的大多数采访对象,我们和他的接触只有一天左右,就是说怎么样在这一天当中让他说出一些心里话。其实我回过头来想,可能是因为在聊的过程中我们是不设任何限制的,我们只是一个倾听的人,非常简单的一个角色。很多人开始跟你聊的时候会有一些紧张、会有一些别扭,聊什么呢?我的故事有什么好讲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他说你可以聊你的童年、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你在哪里出生?因为我们觉得其实一个人的故事都是根植于他的童年的,对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一样的。童年的故事对他来讲是一个遥远的事情,他慢慢会想起一些细节,聊这些东西是一个放松的切入口,很多人在聊的过程中他有些忘了自己在接受采访了,他就能够进入一种状态,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的。采访当中有任何不耐烦,或者是心急,他也会压缩自己想讲的东西。你在完全开放的状态下跟他聊,他是愿意聊的,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更不用说同性恋群体,他们中很多人是压抑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其实是很乐意去和你讲的,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观众:您好,刚才看短片的时候,发现您的拍摄是非常深入家庭的,很多爸爸妈妈都出镜了,他们一开始的时候一些言词还是很犀利的。您拍摄的时候家长们是不是情绪比较激动?家庭矛盾您是怎么来处理?有没有很积极地说服他们,还是顺其发展?

苗酱:我们拍摄的家庭都是孩子已经出柜的,你看到比较激烈的言词,是他以前的想法,家里有一个接纳孩子的过程。这些孩子都是已经出柜的,所以并不存在这些问题。当然其实在接纳自己孩子之后,很多家长就会投入到公益的活动中去为同性恋的权益奔走呼告,他们呼吁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歧视自己的孩子。当中有一些家长是非常积极的公益人士了,在一开始的采访中,他们会表现得非常的正能量,但是我们跟他们聊的过程中试图让他们多讲讲以前接纳这个的过程,这个接纳过程中的痛苦我们觉得也是挺珍贵的资料,不应该完全回避掉。

观众:你好苗老师,之前我看到你在网易上面的访谈,不知道是你还是玛莎讲的,社会上有很多人有直男癌,直男癌的表现就是对异性恋优越感的捍卫,你作为一个直男,你是不是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和经历?是什么让你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苗酱:好的,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提得挺好的,其实我自己现在回想我曾经有一个阶段可能也有轻度的直男癌吧。回想起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你都意识不到自己有这样一种优越感。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阶层里面这种观点还是挺普遍的,就觉得我是尊重同性恋的,我也能包容他们,但是比如说婚姻这样的仪式,这样的权利是只有异性恋才能有的,希望同性恋不要染指这一块,不要破坏婚姻这个神圣的仪式,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观点。

另外,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这么多人,你会有一种感觉,这样一种优越感慢慢在剥离、消除,我们事后自己思考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在中国你说有恐同、反同的势力存在,其实也没有,并不是像在俄罗斯,或者是美国南方的一些州,你作为一个同性恋者是真的可能会遭遇到暴力侵害。在中国同性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结婚、生子这样的家庭内部的问题。其实你看一个同性恋者他面临的压力,在中国来讲很多时候和一个不结婚的人,和一个不生孩子的人面临的压力是比较相近的,整个社会对他的歧视倒不见得完全是建立在同性恋的属性之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生育文化之上的,我们觉得同性恋在中国的对立面就是直男癌的现象。

“创意X社会”系列大赛第一季“同志主题创意大赛”展现了中国创意人在社会责任面前的态度,希望更多设计师和创意人的加入,期待更多有态度的作品诞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