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的毒鸡汤吸引力法则(两个故事告诉你)

21世纪,是一个人人都追求成功的时代,成功学也因此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几乎所有的成功学都无一例外地向人们灌输这样的人生信条:“人只有两种:成功者和失败者。”殊不知,所谓的成功学,可能是一碗你喝不起的“毒鸡汤”!因为当成功升级为真理一般的、人人迷信不已的主流价值观时,成功学就会是一种毒鸡汤,而迷信成功学的人就会沦为牺牲品。以下分享的两个故事告诉你:所谓的成功学,可能是一碗你喝不起的“毒鸡汤”。

成功学的毒鸡汤吸引力法则(两个故事告诉你)(1)

故事一

一次,去朋友的公司的拜访。在电梯中,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陈老师上次讲的什么课啊?

“怎样在半年赚到100万。”

“不是吧!太可惜了,我没有听到。”

“没关系,过几天还有一个分享会,陈老师会和他的弟子一起来和我们分享成功心得。”

像这样的对话在各大城市都有类似的上演,这就是很多现代人最想做的事情——通过一次培训或经验分享,就可以“在半年赚到100万”,如果没有,能赚到50万,那也是收获丰厚。

成功学,在最开始问世的时候,初衷是好的,像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等成功学大师,也的确分享了许多极有智慧的见解,但是,当成功学被当作一种牟利工具时,那无疑是现代人喝不起的一碗毒鸡汤,像这样的成功学,其实是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那些想要走捷径的人投身其中。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可事实上,这种成功,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是谁断定了没有赚到钱的人生就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呢?

成功学的毒鸡汤吸引力法则(两个故事告诉你)(2)

故事二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经非常欣赏—位年轻人,并想帮助这个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当这个年轻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后,福特却吃了一惊: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赚到1000亿美元——超过福特当时财产的100倍。

福特不禁好奇地问他:“你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年轻人稍作迟疑,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只是觉得只有那样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福特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拥有那么多钱,其实不见的是好事,没准还会威胁到整个世界,我认为你应该再考虑考虑你的想法。”

在此后5年的时间里,福特没有再见过这个年轻人,直到有一天他们又见面了,年轻人告诉福特,他想创办一所大学,他已经有了10万美元,还缺少10万。福特这时开始帮助他,他们再没有提过那1000亿美元的事。

之后,经过8年的努力,年轻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创始人本伊利诺伊。

通过这个故事想说的是,现代社会上流行的成功学讲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跟财富没有必然的必然联系,不是你非要赚到了多少钱才能算是成功。

成功学的毒鸡汤吸引力法则(两个故事告诉你)(3)

如今的社会,大多数人都被置于“成功/失败”二元对立的语境下,“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企业,都削尖了脑袋要抢占行业第一;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很多的图书,不管是原版还是山寨的,都在教我们怎样一步一步爬上成功的顶峰;很多的选秀,不管是电视上还是网络上的,都在宣扬一夜成名、从此名利双收的神话……成功了,你就是这个世界的大赢家;失败了?那么,对不起,你不仅是个输家,还是个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罪人,不成功成为了一种原罪!

其实,成功只是一种自我进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状态和过程,不断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和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所贡献,并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同样就是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