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清朝的南洋舰队袖手旁观)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先后组建了三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分别为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舰队。在这三支舰队中北洋舰队是最为后世所熟知的,实力也是最强大的舰队,在成军时实力超过美国海军。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南洋和福建舰队,尤其是南洋舰队,它的实力虽不及北洋,但是也是非常可观的。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清朝的南洋舰队袖手旁观)(1)

南洋舰队战船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入侵台湾,虽然被清政府击退,但是这件事让清政府看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于是清政府在1875年正式建立南洋舰队,从筹划后发展较快,到中法战争前夕已经颇具规模。在中法战争中由于福建舰队开战之初便被击溃,所以南洋舰队充当主力舰队,并且在战争中配合海岸炮台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赢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自身损失也不大。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清朝的南洋舰队袖手旁观)(2)

南洋舰队的军事院校——江南水师学堂旧址

甲午战争开战后,清政府屡次发电报催促南洋舰队北上抗敌,但是南洋的大佬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要么是武器落后和训练不足,要么就是天气不佳,不适合航行。拖来拖去,到北洋舰队覆灭时南洋舰队都没派出一艘主力战舰。这种情况让日本舰队的军官都非常难以理解。

要说南洋舰队武器落后也是事实,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有所不同,它的军舰不是外购的,而大多都是清朝自行建造的。与当时采用欧美战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也不存在代差。要是和北洋舰队联合起来,实力肯定会远超日本联合舰队,也许战争结局就会有所改观。可惜它没有这么做!

那真正造成这一戏剧性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从南洋和北洋开始建立时就处于派系斗争对立的情形,双方在洋务运动中也是各干各的,丝毫没有合作的意识。各地的封疆大吏都手握重权,掌握各地的经济命脉,清政府的中央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一情况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开始的,当时各地封疆大臣自行练兵与太平军作战,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势力大起,这也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初始原因。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清朝的南洋舰队袖手旁观)(3)

南洋舰队的广丙号巡洋舰

甲午国难当头,南洋舰队却只顾保存自身实力,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清朝地方大员自私贪婪造成的,而是中国数千年封建制度衰落的证明。在甲午战争前有一艘南洋舰队战船“广丙号”临时借调到了北洋舰队,在战争中被日本俘获,在战后南洋舰队请求日本归还该舰,理由竟然是“广丙系南洋舰船”,被当时西方报纸看成是笑话。仅仅从这一事件就可以看出清帝国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类似的事件在庚子之变中不断上演,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