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几大特色(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

说起臊子面,它是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最为出名。但对于臊子面的说法,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

岐山臊子面几大特色(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1)

岐山臊子面,起源于宝鸡岐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岐山,地名也,周王室的发祥地,位于关中西部。关中人多食臊子面,唯岐山的臊子独具一格。

岐山臊子面几大特色(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2)

在老人过寿的时候,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就是最佳配角,但最有讲究的当属臊子面流水席了,在这里的人们,一直都流传着只吃面不喝汤的传统。

并且这里的臊子面很有自己的讲究,他们除了肉之外,还采用了五种五色食材,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 鸡蛋象征富贵 ,红萝卜寓意日子红火 ,蒜苗代表生机勃发 ,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 ,代表着岐山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其次,关于岐山臊子面的传说也有很多,你更相信哪一种呢?小编找到了三种,一起来看看:有两种和周文王有关,还有一种是在长寿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岐山臊子面几大特色(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3)

一说古时候(距今约三千一百年)有一天周文王带领族人外出打猎,行至渭河畔,见一蛟龙从水中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这条蛟龙经常兴妖作怪,残害百姓。人们早对这条吃人的大蛟狠之入骨,周文王一声令下,大伙一起张弓放箭,大蛟的两眼被射瞎,喉咙被射穿,挣扎一会儿,就从空中跌落下来。周文王走进一看,见这条大蛟足有五丈多长,几千斤重。据说蛟肉味道鲜美,人们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龙抬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块,做成臊子,放在几十口大锅里调成蛟肉汤。部族中所有人都将面条捞在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人们吃碗面后,又将汤倒回锅里(浇)汤面。这样,万余人都尝到了蛟龙肉。这蛟龙面,就是臊子面的前身。面条的这种吃法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岐山臊子面几大特色(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4)

二说 臊子面也称“嫂子面”。相传周文王年幼父母双亡,一直靠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出征中途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嫂子得知后亲自下橱,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病也好了很多。后来为了纪念嫂嫂遂取名“嫂子面”。关中一些地方由于方言发音问题会将臊子面读哨子面。这就不难解释你在陕西很多饭馆菜单上看到哨子面这个称呼了。

岐山臊子面几大特色(陕西的一种风味小吃)(5)

三说来源于唐代的“长寿面”。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指的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