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肃嘉宾(闫肃与京歌)

闫肃嘉宾(闫肃与京歌)(1)

(本文为《中国戏歌 - 姚明作品集》专辑介绍)

1989年,阎肃和姚明合作创作了“戏歌”《故乡是北京》之后,听众对这种戏不戏,歌不歌的新形式发生了兴趣。中央电视台过去搞晚会时,常常感到纯京剧节目难以和音乐、歌舞节目揉合在一起,《故乡是北京》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对戏曲进行包装,再加点别的艺术手段,那样,就能够更加普及京剧了。  阎肃经常为中央电视台各种文艺晚会出点子,撰稿,当时,电视台正筹划新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于是,阎肃提出了个《唱脸谱》。阎肃谈到这个新型节目时说,需要把京剧和现代年轻人的歌嫁接一番,必须有一半是戏曲曲调,但同时它又是歌曲。通俗歌曲的成分像树枝一样,结了果,它就成功了。这也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阎肃和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是好朋友。当阎肃把这种“接嫁”想法讲给袁世海听,并征求他对节目的设想和意见的时候,袁世海开始不理解,甚至和他还有一番争论。袁说:“你老折腾我乾嘛呀”阎说:“老海,我这是为普及京剧呀”经阎肃游说,袁世海被说服了。于是,他和姚明一起设计了唱腔。《唱脸谱》的头几句:外国人把那京剧叫作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 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顶呱呱这头三句用的是:通俗歌曲的写法,而“哇……”却是用的京剧净角喊的手法。在它之后,女声接着又用通俗唱法,模仿外国观众见到他们从没见过的东方艺术的惊叹和赞美:“美极啦妙极啦简直顶呱呱”这是多么风趣、新颖的开始。随后,京剧流水板伴奏音调出现了,由它引出介绍京剧中不同脸谱、不同角色的唱腔。《唱脸谱》这首歌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京味”,这也是京剧唱腔的一大特色。  词作家和作曲家很讲究“四声”,平上去入,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举例说:第一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这一句,到第二段词同样的旋律,歌词是“紫色的天王托宝塔”,到第三段“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这“马”、“塔”和“瓦”都用的是平上声,如果这里改用别的声腔,那就别扭了。特别是句尾这个音,一定要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否则你听到的,就不是地道的北京味。这也是这首“戏歌”用字、用音讲究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