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公告初中(欢闹的同学群)

同学群公告初中(欢闹的同学群)(1)

◎周大鸣

一大早,微信同学群里就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逸闻趣事、插科打诨、调侃嬉笑,说什么的都有。

我们这班同学,从1971年初进中学开始相识,到今年整整50年,一毕业各奔东西,各顾各忙于生计,渐渐失去相互联系,直到有了微信,才重新聚拢。

柴同学工作时已开始学写书法,退休后练习更勤,每天提笔悬腕数小时,目前离炉火纯青尚缺一把火。他发了一个草书“寿”字照片,红纸黑墨,笔力颇健,字形飘逸。同学们称赞之后,开起了玩笑,有说这个字漂亮得甚至超过了网上某些知名书法家;也有说柴同学可以寄去发表,赚点稿费大家多聚一次;更有说拿去拍卖价格更高,抵得上小县城里的一套房。柴同学呵呵笑了,拱起双手,连连讨饶。

看到群里掀起了文艺气氛,江同学激情迸发,一张怀抱吉他的照片发了出来。读中学时,这位同学就学起了吉他,除了上课睡觉吃饭,所有时间都给了这个六弦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水平日长夜大,名气飘出楼栋,亮响弄堂,誉满那一片,在无数次的“斗琴”中屡有斩获。可惜的是,工作后他伤了关键手指,吉他就此束之高阁。不过,琴艺不丢,琴情依旧,偶尔还会拨弄几下。这不,他的弹琴视频来了,中曲西法的“喜洋洋”博得全群竖起大拇指。

同学们还在回味哼唱那首吉他曲,忽然又来一个视频,是成同学的。在“北风吹”的音乐伴奏下,她在家里翩翩起舞,虽然脸上有了淡淡皱纹,可一展手一抬腿一扭腰一扬脸,当年韵味款款而来。读中学时,她就是学校文艺小分队的舞蹈演员,专演喜儿。退休后,她生过一场重病,至今还没好透,但打小沉浸其间的舞蹈艺术从未遗忘,身体合适,时间正好,就会飘扬起来。同学们感谢赞叹之余,祝福她身体健康,永远舞蹈。

当年同为小分队演员、唱戏曲的阮同学唱着沪剧上场了。同学们一听就乐翻了,哈哈哈地笑着说,如果再有个报幕的,就如同读中学时看小分队演出一样了。阮同学的嗓音既可以高亢清亮,也可以婉转低回,沪剧越剧的几个流派都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同学们忍不住拍起了手,纷纷说,唱得好,唱得好,唱功不减当年。不过,阮老板发红包,我们更带劲。一激之下,阮同学果然就发出了不大不小的红包,每人一个,皆大欢喜。

有了前面几位同学的献艺,群里更热闹了,晚来的同学尤其不甘落后。

王同学用二胡拉出了“我的老父亲”,深情低婉。我们中大部分同学的父母都不在了,此刻听着这首曲子,想起父母的慈爱,忆起父母的温情,念起父母的千叮万嘱,不禁泪目。双亲或者单亲健在的同学,更加觉得孝顺的重要和迫切。

殷同学唱起了英文歌“昨日再来”。她是学英文的,发音准确,唱得也好,声情并茂。我们眼前忽然就出现了很多以前的画面,篮球场上的欢腾、课间十分钟的欢闹、野营拉练的疲乏、农村劳动的辛劳。但是,昨日还能重来吗?黄浦江水真能倒流吗?同学们一阵唏嘘,两声叹息,三次摇头,最后想明白了,昔日只在回忆中,过好当下更要紧。

越是欢快,时间越快,一眨眼,就到了要准备午饭的时候了。女同学们首先挥手拜拜,有照料孙辈任务的部分男同学也抱歉而去,剩下的几位,意犹未尽,相约再次群里欢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