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

竺可桢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他执着的“求是”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办学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1)

竺可桢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竺可桢先生用水滴石穿的韧劲,坚持不懈地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的几则故事,从另一角度展现这位科学家的风采。

一、母教“水滴石穿”的格言,成为一生的座右铭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年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起就开始认字,而且好奇心强,喜欢动脑筋,每逢下雨天,他都喜欢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门口看下雨。

有一次,竺可桢聚精会神地蹲在门口数着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滴,数着数着,突然发现门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来的时候正好落在坑里。他觉得奇怪,立即跑去向母亲请教。“你问得好,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个个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

母亲话锋一转,又循循善诱地教导道:“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的。”竺可桢点了点头,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从此学习更加勤奋了。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2)

年轻时代的竺可桢

在这以后,母亲讲述的“水滴石穿”这一格言就成了竺可桢一生当中的座右铭,并伴随着他从绍兴的家乡小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二、用勤奋与执着,在知识海洋中遨游

5岁时竺可桢已能识字千余,父亲把他送进了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敬义小学,不久,又聘私塾先生在家启蒙。不到两年,“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之类的读本,已远远不能满足竺可桢的求知欲,于是他向同学和乡邻借各种线装书籍来读。

不仅好学,小可桢的学习自觉性还特别高。有一天晚上,哥哥竺可材教弟弟写作文,小可桢写了一遍,觉得不好,便重新再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写,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才停笔。

待他们上床休息时,公鸡已经打鸣了。嫂子埋怨可材,弟弟还小,不应该对他要求这么严,累坏了身体可咋办!可材却辩解说:“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是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写不好不肯睡觉。”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3)

竺可桢像(李晨绘)

由于学习勤奋与自觉性高,到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已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长得又瘦又小。早年在上海澄衷中学读书时,因学习过于刻苦,搞得身体很差,那时他的一个同班同窗叫胡嗣穈(也就是胡适),曾背后对人打赌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

竺可桢无意中听到这句话,惊出一身冷汗,他虽然十分气恼,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于是,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从那以后,他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就这样,从小就以“水滴石穿”格言为座右铭的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4)

竺可桢画像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遂选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哈佛继续深造。

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回国后,他不受官职厚禄,先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

1920年秋,竺可桢改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竺可桢一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亲自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三、坚持不懈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

每天记日记,是竺可桢的嗜好,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5)

地理学家竺可桢

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天气阴晴啦、风向风力啦。还记下花开花落啦、春去冬来啦,等等。这些日记竺可桢可不是随便记的,他把这些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非常认真、细致。

这些平凡的科学观察工作,几十年来,竺可桢丝毫没有放弃过。就是这些平凡的记录,为竺可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也为他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竺可桢的日记,还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竺可桢先生将他这种坚持不懈记日记的精神,拓展到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上。他曾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6)

教育家竺可桢

竺可桢先生领导和指导了中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之一,为新中国科技大厦的奠基立业、为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总之,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用水滴石穿的韧劲,坚持不懈地为祖国科学事业作贡献。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

在回顾竺可桢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我们更要由衷地敬佩他水滴石穿的韧劲,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将祖国的科学事业发扬光大,为国家强大、人民安康努力奋斗。

竺可桢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用水滴石穿的韧劲)(7)

竺可桢雕像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