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长孙皇后女则到底是本什么书)

长孙皇后观音婢生前编写了一本《女则》,容易被人误传为《女诫》。虽然都是教女性做人的道理,但这是两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

《女诫》是四大才女之一的班昭著作,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教导女儿嫁入夫家后,要懂得柔顺,处理好三大关系,敬顺丈夫、和顺叔妹和屈从舅姑,全书分为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在古代是女子教育的楷模,但到了近代成为男尊女卑的祸首。不管《女诫》是女性的处世宝典还是女性的精神枷锁,却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的女性观。可以肯定地说,千古贤后长孙无垢必定受过《女诫》的熏陶。

长孙皇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长孙皇后女则到底是本什么书)(1)

长孙皇后所撰写的《女则》,是不是也和班昭《女诫》一样,被今人视为“三从四德”的糟粕?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女则》一书内容已经失传,只能从史料里的记载中窥见一斑,《旧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

意思是说,长孙皇后曾经撰写了古代妇女美好的事迹,编辑成十卷取名《女则》,亲自写了序言,书中她著文认为东汉明德马皇后,因为不能压制外戚导致外戚专权,排队送礼的人车水马龙,导致朝廷出祸端。长孙皇后还告诫主管此书的女官说,这本书是我闲笔写来用于自律的,妇人写的书论述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不想让陛下让看,千万不要说出去。

直到长孙皇后36岁病逝后,随从女官才把这本《女则》呈现给李世民。唐太宗睹物思人已经悲伤,读后更是放声大哭,难过地说,“这本书是由皇后写的,可以成为世代相传的榜样。并不是我不知道天堂的意愿和无聊的哀悼,而是现在当我进入宫殿时,我再也听不见她的矫正词了。我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帮助,我不能忘记她。

想起皇后平时的言论确实具备智慧和远见,一生身体力行,认为《女则》可以作为后世女性典范,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并推广流传下去。从此《女则》作为一部后妃教科书,在后宫流传下来,直到明朝都是后宫女子必读的课程,足见影响之大。

可见《女则》只是长孙皇后的读书随笔,她阅读古代妇女尤其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吸收历代女子的贤善仪规,严于律己,更是用一生践行作为皇后应该恪守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做出逾越自己身份的事。从她生前连李世民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来看,长孙皇后著《女则》绝对不是舞文弄笔来沽名钓誉,只是对自己留下一些警戒。

长孙皇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长孙皇后女则到底是本什么书)(2)

为什么《女则》会失传?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来受众面小。长孙皇后担心自己身处高位又得宠容易迷失,需要写点随笔时刻鞭策自己,后来成为鞭策后妃的教科书,普通女性和无宠的后妃就没有必要自我警示了,也没有必要去阅读了。

二是到了明代就被下架了。明代是存天理、灭人欲最为盛行的时代,《女则》并没有要求妇女一定要遵守三从四德,因此明仁孝徐皇后认为,"所谓《女宪》、《女则》,皆徒有其名耳。"亲自编写了《内训》用来教育宫中妇女,《女则》不再被刊印,之后越来越稀少,乃至失传。

《女则》没有流传下来还是挺遗憾的,好在长孙皇后的一生就是对《女则》最好的注解,她敦厚纯良,知进退守礼教,脚底下得踩着个稳字,眉目下藏一颗平常心,不仅塑造了千古一帝,还被千古一帝发自内心尊崇,这在男权社会确实非常了不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