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退休老教师回忆(83岁退休女教师刘继松)

奶奶陪我度过了我生命的前25年,如果说我到现在活了83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奶奶去世时我没有陪在她的身边。又逢清明,感慨万千,奶奶那娇小瘦弱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讲述人:刘继松

奶奶生性坚强,将我拉扯大

我的奶奶叫卢成玉,出生于清朝末年,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身材矮小,还有着一双“三寸金莲”小脚,记得她走在田间小路上都踉踉跄跄。

奶奶去世已快60年了。1964年的元宵节,她因不小心摔了一跤,驾鹤西去。这个消息,家里人一直瞒着我,最后是姐姐告诉我的。我万分悲痛,恨自己不能送奶奶最后一程,每每回想起来,总是满满的遗憾和悔恨。

奶奶是一个坚强的女人。爷爷去世得早,29岁那年她就成了寡妇,带着刚满10岁的爸爸和不满1岁的叔叔,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顽强地生活下来。

村里的人都说我命大,其实是奶奶救了我一命。在我出生前,妈妈已经生了3个姐姐,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她一看又是女娃娃,就决定不要我了。是奶奶把我捡回来紧紧抱在怀里,我才有幸活了下来。

我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奶奶为照顾我费尽心思。当我发烧了,家里没钱买药,她只能根据民间偏方为我治病。因为家里贫穷,母亲耕田种地,纺纱织布,没有办法照顾我,只有年迈的奶奶每天照看我,晚上带着我一起睡。

上海退休老教师回忆(83岁退休女教师刘继松)(1)

刘继松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过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奶奶说“一个人要有用才能生存”

奶奶虽然是文盲,但懂得很多东西。她经常给我讲民间流传的故事,有的反复讲了多次,但我依旧喜欢听。这些故事我背得滚瓜烂熟,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还记得,在讲到故事《阿哥喂》时,她教导我们几个孩子要团结友爱,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奶奶讲的故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旧社会时,我梦想着能背着书包上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土改工作组下乡发动孩子读书,我便大胆地报了名。

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揭不开锅,更别提让小孩子去读书了。只有奶奶站出来支持我,她说:“女孩读书了才能更有用。” 那年,我12岁,在她的支持和影响下,终于如愿跨进了校门。因为奶奶的话,我刻苦读书,努力改变命运,最终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上海退休老教师回忆(83岁退休女教师刘继松)(2)

今年清明,刘继松在手机上写下对奶奶的回忆。受访者供图

思念跨越山海,愿在天堂的她幸福快乐

大学二年级的寒假,我听同村的朋友说奶奶想我了,便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赶回老家过年。一回到家,就看到瘦弱的奶奶站在门口等我,我很开心,奶奶也一样,她定定地看着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奶奶就去世了。

回想起上大学前,奶奶给我做过一件唐装,衣服上的布扣子是她亲手缝制的。这件衣服,我从读书穿到工作,直到现在还保留在家中的柜子里。我11岁就学会了做鞋,每年过新年,我都会给奶奶做一双新鞋,1964年春节,是给奶奶做的最后一双,不知奶奶去世时,是否有穿着我做的新鞋上路。

奶奶看到我上大学,看到我跳出贫困落后的山村,看到我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必是很开心的。可惜她没能等到我工作,没能让我把她接到身边享清福。

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我也有了许多变化,可奶奶却影响了我的一生。她不仅是我的奶奶,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将终生伴随着我向着快乐前行。

“亲爱的奶奶,去年清明节,我给您烧的纸鞋,您收到了吗?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回到博白老家给您上坟扫墓,这又成了我的一个遗憾。我现在过得很好,希望在天堂的您不要操心,幸福快乐。”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