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笛音乐会邀请函(箫心感召砥砺行)

文:沈英彪

丁酉中秋后四日,恰逢寒露节气,却秋阳高照,桂香漫城。

西子湖畔的太音琴茶馆,“秋韵”雅集。洞箫悠悠,撩动着钱塘的秋色,一群洞箫爱好者,以箫传情,感念钱塘箫社坚守箫心、传道授业,为中华箫文化的传承推广所做的贡献,同时庆贺箫社建社十周年。

玉屏箫笛音乐会邀请函(箫心感召砥砺行)(1)

昔有放翁听雨深巷,

今有雅客闻箫钱塘。

十月的杭城,桂雨飘香,随着天籁般的箫音吹响,“秋韵雅集暨钱塘箫社成立十周年庆典”正式开始。本次雅集,除了箫社社员外,还有诸多社会各界的箫友、文友,因仰慕中国传统文化而来的德国友人,更有中国笛箫界的大师、箫社顾问罗守诚、陈杭明两位先生,大家齐聚一堂,操幔品箫,以抒雅志。

《春江花月夜》、《明月千里寄相思》、《寒山僧踪》、《尘缘》、《卷珠帘》、《几多愁》……一首首或醇厚深沉、或禅意十足、或柔润悠远的箫曲,箫友们各展所学、相互交流、汇报师恩。而社长沈英彪先生和太音琴社社长陈成渤先生,为大家奉上新近创作的琴箫合奏曲《鬲溪梅令》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拍掌叫好!“箫声能解词中意,虞韶声声染溪梅”,此曲取材于宋代词人姜夔的同名词《鬲溪梅令》,两位老师珠联璧合、炉火纯青的演奏,把“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词意诠释的淋漓尽致。借由琴、箫这样古老、极富人文气质的乐器奏出,更是对白石老人、对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致敬!

西子湖畔品清音,

雅乐增色钱塘秋。

雅集的重头戏,由罗守诚和陈杭明两位先生带来,罗守诚先生年至古稀,浸淫笛箫数十载,早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因长期从事电影插曲配乐而隐于幕后,上世纪90年代,以台湾风潮唱片公司录制的琴箫专辑《云水吟》、《琴箫引》名闻天下,至今流传不息。他的箫声清雅糯厚、深情博大,其箫学成就更是留给后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当天下午,他感悟自身,分享回顾了自己笛箫生涯的一些令人难忘的记忆,播放了像电视剧《济公》、电影《牧马人》、《渡江侦察记》、《哪吒》等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早年录制的电影插曲。并即兴吹奏了大量的国内外名曲乐句,让大家竞猜曲名,以亲笔签名之著书作为回赠。轻松互动,寓教于戏,音乐修养之精、为人涵养之高,令人敬佩!有不少箫友激动言道:当初就是听了罗先生的《云水吟》专辑才对箫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走上吹箫之路。先生却谦言道:盛年已过。并寄语年轻一代要“高标准”的要求来教和学。校友们由衷感叹罗先生敦厚沉稳、亲和豁达,箫如其人,实为学箫做人的良师也!

箫社的另一位顾问陈杭明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笛艺才俊”,笛艺高超,做学问更是严谨慎密。今次,先生作了《中国竹笛溯源之河姆渡骨笛》的专题讲座,深厚博大的笛史知识,富有激情的演讲,独特的互动朗诵,使现场嘉宾耳目一新,大呼过瘾。90分钟的讲座,气氛严肃活泼、跌宕起伏。既学习了专业的笛箫文史知识,又赏析了天籁般的笛箫音乐。令听者忘了久坐之躁,欲罢不能。先生言,应各大院校的邀请,近几年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笛箫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上了,像《箫声中的清明上河图》、《茶艺配乐》、《乐海擷英之古琴》、《皇帝音乐家唐玄宗》等专题,同时,《远古的回响》、《中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之我见》也是先生呕心沥血的原创高端音乐理论课题。箫友们都期待着陈老师更多的笛箫文化大餐。有幸参会的嘉宾感叹说:“今天的雅集,真是一场难得的洞箫盛宴!”

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行者的践行与复兴,这就是传承。中华文明正是有如罗守诚、陈杭明、沈英彪这样的一群先行者,立心天地,砥砺前行,妙言要道,诲人不倦,以一己之身,传百世之业,使得文明得以延绵,道统得以存续。

而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华夏河姆渡的先民,在吹响第一声骨哨时,也不会想到,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炼,居然演变成了箫,这样一件代表着中国文化符号的乐器,历经数千年还能生生不息,不仅化身为文人的“歌喉”,更见证着华夏文明沧海桑田地演变。“箫,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精神价值之所系。很多年轻人喜欢箫,但苦于拜师无门,成立箫社就是给爱箫者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箫心感召砥砺行,

桃李天下慰清音。

沈英彪,雅号“武林箫史”,先后师从中国笛箫大师罗守诚先生、著名笛箫演奏家陈杭明教授,于2007年创办“钱塘箫社”。培养学员无数,其对箫的独特教学理念,更是创下许多教学奇迹。多年来,凭着对箫的一腔热爱,始终将继承发扬中国的洞箫事业视为使命,不断研习各派特点,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的风格。近20年的洞箫教学生涯中,他逐渐总结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形成严谨规范、循序渐进的学院式教学体系。近年,受聘于浙江大学,传播箫艺。并以《箫与箫心》的主题讲座,向广大莘莘学子们传授着,“箫”,这件古老乐器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大家相聚在此,借箫传情、以箫喻心,其根本在于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共同的“箫心”。钱塘箫社社长沈英彪先生在箫社十周年致辞中提到,孔子曾言“吾道一以贯之”,在孔子的语境中,这个“一”,是指太极、阴阳,是指“仁”。而在吹箫人看来,这个“一”就是我们手中的一支箫,是我们的太极和阴阳,是我们的一颗活泼泼的立于天地之间的“箫心”。

在当今社会品牌运作,资源整合的商业化浪潮下,钱塘箫社的淡然前行,让人感慨,这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吗?“一曲引来联韵客,箫声吹暖卖饧天”——箫社中堂的对联,似已道尽钱塘箫社这十年历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