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

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1)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都能琅琅上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朱自清这个壮举,将其描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伟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真实。

研究近代史,贵在推敲举证,兼听则明。首先,当时美国的面粉,只是比较便宜,带有一种援助性质,但它并不是免费送的,是要中国人民掏钱买的。

据郭廷以主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卒”。这部民国编年史,不认为朱自清是“饿死”的,而认为朱自清是“病死”的。

关于这一说法,证据还很多。

朱自清之子的同窗陆祖德,在其回忆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见《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00页)里,有这样的回忆:

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45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然而,他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宣言上签了名,拒绝了(美国)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他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后一个多月,他就进医院了。而在临终前,他还叮嘱夫人: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证言的作者陆祖德,并非一个医学人士。让我们来分段解读他的这篇证言:

1. 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四十五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

一个成年男子因为患严重的胃溃疡,体重只剩下九十斤了,我们于是知道,在美国面粉到来之前,朱自清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但是,陆祖德接着说:朱自清需要营养和治疗。这句话其实缺乏医疗常识。朱自清需要治疗是真,但是说胃病的人需要补充营养,读者中如有当医生的,恐怕未必会同意。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患上严重胃病的人,饮食要十分小心,禁忌诸多,宜吃清淡,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至于要补充营养,恐怕要等到胃病治愈之后吧。况且,再怎么补充营养,也轮不到补充美国面粉。美国面粉实在算不上什么特别的营养品。

2. 他(朱自清)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拒绝了美国侮辱性的面粉。

治病和拒绝美国面粉没有逻辑关系,治不起病不意味着吃不上饭。

3. 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对妻子说的这番话,意思是,你们不要去买美国面粉,否则我会被指自食其言。

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2)

(朱自清与夫人陈竹隐、三子朱乔森、幼子朱思俞(前右)全家合影)

那么,朱自清本人是否很穷?是否没有钱吃饭?恐怕也不是。我们来看看《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在1948年病逝之前的那段时间的日记里,有这样一些真实的生活记录:“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食藕粉,即呕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朱自清的日记,这一类记载,还有许多。

我们从《朱自清日记》可以看得出以下两点:

1.朱自清不但有饭吃,而且食物还很充足。

2.朱自清在患胃病至逝世前的一段时间,有时候仍然十分贪食。

朱自清不买美国低价面粉,而改喝牛奶、藕粉,可是牛奶、藕粉并不比面粉便宜。由此可知,朱自清的死亡,与食物短缺啊、贫穷啊,实在是无关。我们也可以借此知道,朱自清这个人十分贪食,患上胃病或许与此有关。

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3)

(1948年5月,上海学生举行万余人集会,并发起10万民众反美扶日签名运动。朱自清就是在这次集会后的一份反美宣言上签了名。)

朱自清的病情持续恶化。

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的老朋友、历史学家吴晗,写过一篇名叫《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参见《人民日报》1960年11月20日版)的回忆文章,在文中,吴晗回忆:

……这个时候,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他的名字……

吴晗的证言,也清楚地旁证了:朱自清死于胃病。

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4)

(1946年返回清华园后,与友人打桥牌。左起:邵循正、朱自清、吴晗、浦江清)

那么,既然真相是如此,朱自清因胃病致死一案,为何会与“拒领美国面粉”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联系上了呢?

其实,那是因为在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一份当时的知识分子发起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字,朱自清这个签字行为,让外界人士作出了以下“想当然”的推断:

1. 因为朱自清签了这个字,所以他一定没有领面粉;

2. 因为没有领面粉,所以朱自清必然断粮;

3. 因为断粮,所以朱自清必然饿死。

就是这样,生拼硬造出了“朱自清拒领美国面粉,不吃嗟来之食壮烈饿死”的谣言,谣言继而成为神话,并写进了我们的历史读物中。

事实上,1948年的中美关系,其实总体是良好的,1948年的美国,也根本不是中国的敌国,因此,无论如何,拒绝购买友邦美国的廉价面粉,只能算个人的选择,算不上什么壮举,也谈不上什么舍生取义的行为。

朱自清的故事,这个版本应该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当然,即便本文澄清了朱自清是死于胃病,而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这也丝毫不影响朱自清作为一个杰出文学家的历史地位。但是,文学家是文学家,胃病是胃病,面粉是面粉,这些都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研究问题,认真求实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

本文摘自《不忍面对的真相:近代史的30个疑问》作者:冯学荣,出版:九州出版社出版

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5)

作者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30个事件,以凿实的第一手史料为证据,刨根问底,去伪存真,回归常识,澄清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史实。

作者娓娓道来,观点新颖,通俗易读,既戒除了学术著作的艰深枯燥,也避免了戏说历史的轻浮失真,适合目前大众历史阅读趋向。

公众号:jzhpress

朱自清之死(揭秘朱自清之死)(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