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

“有些秉性是真实的,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向世界妥协。”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有过这些感受:

伴侣睡前没有给我晚安么么哒,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领导月底没有找我谈话点评业绩,他是不是对我失望了?

朋友上次聚会没有找我一起去,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

我开车上班,同事说女司机上路普遍有风险,她是不是在暗指我……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1)

高敏感者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类感受的人,往往有以下这些特征:

不喜欢麻烦别人,尽量自己处理所有事情;

不爱复杂社交,讨厌人多地方,经常独处;

内心脆弱,身上容易背负罪恶感、内疚感;

经常性想太多,会因别人一句话纠结很久;

能够敏锐捕捉大量信息,让自己焦虑不安;

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更有甚者,别人只是不轻易打了个喷嚏,都会联想到是不是自己身上的味道呛到人家了?

这听起来你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群体并不少见,他们最常听到的话是:

“你这个人就是想太多了!”

“哪有人像你那么敏感的!”

“你别老在那里钻牛角尖!”

“生活简单点不是更好吗?”

“你这样不觉得很心累吗?”

能不累吗?隔着屏幕都觉得他们一个个活得超级心累呀。

可是再苦再累,这群人根本就停不下来,不去胡思乱想。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2)

胡思乱想的人

或许在一些不理解的人眼里,这些感受和行为,简直就是小题大做的“矫情”呈现。

但是在经过一系列观察和分析后,在我眼里,高敏感者的内心存在难以诉说的痛,无处倾诉的苦。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定义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情了。

如果真是这样子的话,那么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可以说,荣格是第一个认为高敏感是正常状态的人。

作为世界人口25%左右的存在,高敏感者在大众中独自煎熬。

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经常性忧郁,容易活得心累。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3)

内心在呐喊的人

心理咨询师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将人群分为两类:高敏感型 高复原型。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和钝感,这两者是份量不同地共存在一个人的身上。

高复原型群体的人,钝感力强,敏感力弱,大多为外向人群,能够更好适应多变环境,处理突发状况,行动力比较强;

高敏感型群体的人,钝感力弱,敏感力强,大多为内向人群,逃避人际冲突,经常性紧张,难以应对多变的环境和挑战。

高敏感者在进化过程中,对危及自身生命的威胁,保持高度警惕,一接收到危险的信号,就会自动性躲起来自保,自我防御机制特别灵敏。

这类型的人,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畏畏缩缩,不仅自己过得很辛苦,而且还要经常性承接到多于常人的内外刺激。

很多情况下,是很难得到世间人情往来的温柔相待的。

因为,无论是在人际里、感情中、职场上,高敏感者总是相对处于劣势位置。

他们容易被人定义为:“玻璃心”、“神经质”、“太脆弱了”、“相处太累”。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4)

火得心累的人

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里强调:

高敏感并非缺陷, 而是上天赋予你的一种独特能力,乃是最特别的礼物。

那么高敏感者如何实现自救,处理内心与外界的不良情绪,将这份独特能量释放出来呢?

其实,高敏感者的自救指南,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停止内耗。

停止内耗、及时止损的基本原则,就是放下内心的完美执念,适当降低自我要求,缓解内心焦虑。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5)

停止内耗的方法

具体化出来就有以下这5个小方法,可以让你停止过多的胡思乱想:

1、更深度的交谈

斯坦福大学《个性与社会心理学通报》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在判断同伴的内心世界时,存在社会系统的固有偏见,往往低估其消极情绪的普遍性……

很多时候,人们会普遍认为,自己是唯一处于情绪困境的人,其实则不然。”

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多元无知效应”。

我们总是盯着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觉得周围的的人,都是活泼健谈、善交际人缘好,比自己过得快乐洒脱。

实际上,这种认知和感受,是我们自身心理上的局限性信念造成的。

这个“情绪多元无知效应”,让我们忽略了,其实在我们身边,5个人当中就存在一个高度敏感者。

只要我们与他人进行深度的交谈,尝试敞开心扉,坦诚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那么你就能走进别人的心里,看见跟自己同款的灵魂。

深度的交谈,可以让我们直面自己和他人的脆弱,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和情绪,我们不是孤立的群体,而正常的存在。

在深度的交谈中实现了脆弱相对的两个人,能够互相取暖和鼓励,接纳对方的同时,也是接纳自己,慢慢臣服于自己的这种特质。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6)

深度交流

2、更有趣的沟通

这里更有趣的沟通,不是我们日常的诙谐幽默的方式,而是指接纳差异化的沟通

我们不得否认,很多时候,高敏感者逃避社交,规避冲突,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不被别人所接受。

那么针对高敏感者的这种内心受挫折 感,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有趣”的沟通方式——差异化沟通。

比如在对话中:

“是吗?虽然我不太明白,不过原来对你来说是这样啊!”

“你是这么感觉的呀?我觉得你这个想法角度好新颖呢!”

这样子一来,高敏感者就能够得到暂时的理解,消除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被拒绝的恐惧,从而愉快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也能够真正很好地倾听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良好的社交氛围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虽然现在社会鼓吹共鸣,但实际上,共鸣是人类自然涌现的心情,而不是“非得有共鸣不可”这种可控的东西,才能实现一个良好的互动。

开始懂得使用“差异化沟通”的方式后,高敏感者就不需要勉强自己去共鸣对方,也能顺畅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温暖聆听对方的心声。

差异化的“有趣”沟通方式,能够培养一个人体贴、接纳差异的能力,让你触达到人类所拥有的那颗温暖的心,走进眼前的广阔世界,走出自己的敏感小天地。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7)

差异化沟通

3、更惬意的相处

许多高敏感者与他人相处,感觉到痛苦的原因,在于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理念与别人不一样。

在与人共处的交往空间里,会经常性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想要去纠正自己,“苟合”别人。

其实,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跨界他人的同时,也不轻易让他人逾越。

想要惬意地与人相处,就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特殊方式,看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背后,其实没有好坏与对错。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是良好的社交,就越不需要花太多自己精力,去无底线地迎合别人的喜好。

在惬意的相处空间里,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遵循自己的节奏,满足自己的需求,你就能够找到自我的内在驱动力,发挥自己的潜意识能量,实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8)

惬意相处停止内耗

4、更自由的休息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特别提到:

学会爱自己,是高敏感者最需要做的一项功课。

高敏感者想要摆脱自己的胡思乱想的内耗,就要经常多做点看起来“无用的事”,放空心灵,重新给自己充点不一样的电。

比如、收拾屋子、整理衣服、养养花、下下棋、画幅画、打扫卫生、运动瑜伽等一些日常琐事。

学会转移注意力,暂时放松自己的心情,将能量逐渐收回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平和稳定下来。

回到自己身上,学会爱自己,正如涂磊所言:“坚持自我很重要,因为那是独特的自己。若是放弃,即使成功了你也不会快乐。”

国际级NLP导师李中莹也说过:

爱自己很重要的一条,不做自己不认同的事。

学会拒绝自己不愿意帮的忙、不愿意做的事,给予自己一个自由自在的休息,就是爱自己的第一步,也是高敏感者逐渐摆脱负面能量,积蓄自我正面能量的开始。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9)

停止内耗的方法

5、学会“断舍离”

停止胡思乱想的第一步,就是勇于对他人的越界说不。

可以说,学会说“不”,是高敏感者必备的生存技能。

很多时候,高敏感者喜欢独处,不是代表他们反对社交,而是难以忍受长时间、以及不合适自己的社交。

当你被外部刺激影响心情,或者被自己内心乱七八糟的想法包围时,可以尝试一个人坐在窗台发发呆,任思绪飘飞无目的;

还可以暂时戴上帽子或者一个酷酷的墨镜,阻断来自视觉的刺激;

还可戴上耳塞静坐,或者用耳机听听轻音乐,阻隔来自听觉的刺激;

或者离开对自己有刺激的场域,呼吸外面其他空间不一样的新鲜空气。

以上种种途径,对我们而言,都是快速停止内耗、增加心能的好方法。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10)

停止胡思乱想

就像五月天在《离开地球表面》那首歌唱的那样子:

丢掉手表 丢外套

丢掉背包 再丢唠叨

丢掉电视 丢电脑

丢掉大脑 再丢烦恼

......

基于对自我的了解,坚持自我的特性,对自我保持信心,再也不要委屈自己一秒,是高敏感者的精神食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一种人格特质,都有能够发挥出其潜能的情境,也有抑制其表现的情境。

任何内向、敏感、多疑等,都是异类的天赋,只要方法正确,都可以转化为巨大优势,让你获取更大成就。

心理内耗太严重怎么办(心理学家有一种累)(11)

高敏感者的自救指南

NLP大师李中莹说过:

痛苦让你有动力去找出摆脱威胁的方向。

高敏感者虽历经痛苦那么多,但正恰恰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动力,催发他们朝着成为人上人、龙中风的方向前进。

他们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拥有强大的共情力,能够快速感知人心的世界,让这个世间温暖和丰富起来。

最后送给所有的高敏感者一句话:世界和我爱着你们

你身边有没有高敏感、想太多的人,或者自己就是?

持续关注我@心理学大咖集结号一起品人间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