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从来多悲壮遍山枯骨叹莽苍 旌旗猎猎榆关道

烽烟起,旌旗猎猎榆关道;浪淘尽,赤心报国远归营

揭秘清朝八旗制度

人们在一些清朝古装剧眼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在下隶属于满洲正红旗……”《盛京赋》中也云:“……正号纪元,以受天庆。于是定两翼之位,列八旗之方,黄白红蓝,有正有镶。……”这里的“白”“镶”“红”“黄”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清朝的“八旗制度”。但是大部分人虽然都知道八旗,却并不了解深入,今天就随小编来探寻一下真正的“八旗制度”指的是什么吧?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通常我们提到八旗制度,都不自觉归为满族独有,以为特指。这是我们认知上的一个误区。八旗并不是单指满族,因族员不同分为满、蒙、汉三族,即有“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之分,互为依靠,总归皇帝统领。

功成从来多悲壮遍山枯骨叹莽苍 旌旗猎猎榆关道(1)

八旗军服

八旗满洲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嫡系组织,初时,组织分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将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水,黑色代表铁。1584年,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1589年,建州三卫的统一,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由于铁来源于土,而且黑色不容易分辨,所以将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寓意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所以用红代表日,黄代表土,蓝代表天,白代表水。因此用红黄蓝白依次对应日地天水。

八旗组织里同样有等级之分,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为核心,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皇帝亲军。镶白、正红、正蓝、镶蓝、镶红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形状与颜色方面,八旗也规定严格,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八旗满洲制就此确立。

功成从来多悲壮遍山枯骨叹莽苍 旌旗猎猎榆关道(2)

八旗图片

八旗蒙古

公元1624年,努尔哈赤、皇太极势力增大后,努尔哈赤于天命年间又设蒙古旗,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八旗蒙古,初隶属于八旗满洲。后经过重重改制,直到1635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组。至此,八旗蒙古正式成立。

八旗汉军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汉人被掠为奴,编入八旗满洲之内,成为家内奴或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汉人中抽出一些壮丁,编入汉军户,许以优厚待遇。皇太极即位,改变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至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八旗汉军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八旗汉军的建立,使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功成从来多悲壮遍山枯骨叹莽苍 旌旗猎猎榆关道(3)

八旗旗帜

禁旅八旗&驻防八旗

清定都北京,绝大部分八旗兵丁戍卫京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禁旅八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依“五行相克”固定。《八旗通志》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

抬旗

抬旗是旗员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重要途经,是一种显赫的荣耀,获此殊荣多由皇帝特旨或部议。主要将八旗满洲的下五旗成员抬入上三旗,从康熙朝开始实行。著名的有雍正帝敦肃皇贵妃年氏家族由下五旗的镶白旗,抬入上三旗的镶黄旗。正蓝旗军人河南巡抚加兵部尚书田文镜,以政绩突出,抬入正黄旗。

出旗

有抬旗,就有出旗。出旗是指愿意做普通百姓的旗人,可以脱离八旗组织,不再承担八旗的义务,但也不再享受八旗的福利,即出旗为民。初时仅对针对八旗汉军或者宗室王公等汉姓包衣,直到道光年间,出旗才遍布八旗之中。但是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出旗都是对八旗总体力量的一种削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