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

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1)

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2)

新中国第六任国防部长张爱萍(1910-2003)上将不仅是战争年代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革命将领,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为打通津浦路、进攻山东和华北解放区,分批向山东解放区进犯。在敌人大兵压境、发起津浦路破袭战役的前夜,在此驻防的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张爱萍却在视察前线之余,顺道游览了皖东名胜皇藏峪(传说刘邦称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司令员张鼎丞听闻,禁不住说:“第二天就要开战了,还有这个雅兴?”而张爱萍却正是要借游览历史遗址,让自己从战事的紧张氛围中暂时松弛下来,以保持清醒的作战头脑。

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张爱萍指挥部队英勇破击津浦铁路顽敌。不幸的是,他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

1959年9月,张爱萍又肩负重任,开始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

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3)

首次原子弹塔爆成功后,张爱萍(右一)向周总理打电话报告喜讯。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百家号

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用一颗原子弹来打破美苏的核讹诈。在新中国第一次核爆的紧要关头,张爱萍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1963年5月至11月,成功进行了7次局部缩小尺寸的分解爆轰试验。12月24日,整体缩小尺寸的聚合爆轰试验获得成功。20天后,1964年1月14日,兰州浓缩铀厂生产出了作为原子弹装料的高浓铀。6月6日进行原子弹一比一模型爆轰试验(也称冷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到了最后一爆定乾坤的时刻,全体参加核爆任务的科学家、官兵和工作人员都非常紧张,这可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托啊!然而1964年10月13日,也就是爆炸前三天,张爱萍却带领试验总指挥部全体人员去游览戈壁滩上的楼兰古国遗址。

几年前,当张爱萍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瞰楼兰遗迹时,他就想,等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一定要来这里看看。此时张爱萍却改变了初衷,他说:“不是成功了再来看,而是看完了再成功。”他亲自动员朱光亚、周光召、陈能宽、王淦昌、彭桓武等科学家,在原子弹起爆的前夜,一定要跟他去看看这个几个世纪前就消失了的古代文明。

王淦昌曾回忆:“爱萍同志在原子弹爆炸前夕组织我们来这里游览,确有大将风度。但我心里还是在嘀咕:原子弹能不能响呢?”正是这次游览,让大家在舒缓紧张高压情绪的同时,更加坚定了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务求必成的信心和决心。

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张爱萍每临大事有静气)(4)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胸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担重任而不惧,临危难而不乱,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处置复杂局面,这就是张爱萍的大将风范。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10月下

稿件来源 | 《文史博览》

本文作者 | 王厚明

责任编辑 | 井宁

微信编辑 | 少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