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

云南非遗美食之蒙自米线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1)

/ 过桥米线的由来丨

Part 1.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2)

从前有个书生

他在一个小岛上刻苦考学

他的妻子心疼他的辛苦

就备着很多吃的给他送过去

但是书生求知若渴,常常忘记吃饭

等饿得不行的时候

再去吃饭已经冷了

书生由于太过辛苦

又经常吃冷饭

所以日渐消瘦

一天妻子去给书生送饭的时候

看到丈夫身子骨这般羸弱消瘦

心疼得不得了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3)

她开始想办法

怎么能让丈夫在读很久的书以后

想起来吃饭时,饭还是暖的呢?

经过几番琢磨

偶然间

她发现鸡汤过了很久竟然还是热的

于是她就明白了

以后送饭要煮一锅清汤

之后把油放在汤的表面密封

再把其他食材切得极薄

放在一个盒子里

留着丈夫饿了自己煮

这样丈夫就不会吃凉的了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4)

很快这个吃法就在周围传开了

因为书生的妻子给书生送饭

要过一座桥

于是这道菜为了纪念这位秀外慧中的妻子

就叫「过桥米线」

就这样一道蒙自的非遗美食

就这么诞生了

◐◑◒◓◔◕

/ 一个人的盛宴丨

Part 2.

没有什么困难

是一顿蒙自过桥米线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就两顿

下班了

疲惫的一天最适合用这样一顿

华丽的蒙自米线慰劳自己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5)

一碗热气腾腾、浓香四溢的汤水

几小蝶薄如蝉翼的肉片

再加上几片清新甘甜的蔬菜

加点作料配上劲道的米线

有什么烦恼是食物治愈不了的呢?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6)

比脸还大的海碗

加上几十个装满食材的小碟子,

还没吃,

心里就已经这天下都是我的豪迈气魄了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7)

/ 吃的不是米线是文化 /

Part 3.

有百年多历史的过桥米线

人们在吃过桥米线的时候

它担任的角色早已不仅仅是食物本身了

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吃过桥米线

吃得不仅仅是食物

还有治愈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汪曾祺失恋的时候

和朱德熙卖了字典

吃了一顿过桥米线

吃完所有的不开心就没了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8)

蒙自过桥米线

吃起来是有讲究的

一蛋富贵

第一步先放蛋类。

什么蛋都行,寓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9)

二如来运

“如”有“肉”之意。

第二步要放生肉片。寓意:佛主保佑、一生平安。

三清叙道

第三步放蔬菜。

寓意:清神静心、顺应自然。

四季花开

第四步放菊花。寓意:高尚纯洁、吉祥长寿。

古籍记载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

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而蒙自过桥米线中又属菊花过桥米线最具特色。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10)

五福临门

第五步放素菜中的熟菜。

豆腐皮、豆芽菜、豌豆泥等都行。

寓意:多福多寿、锦衣玉食。

六六大顺

第六步放荤菜中的熟菜。

寓意:繁荣兴旺、吉祥喜庆。

七星高照

第七步放油辣椒。寓意: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八方来财

第八步放米线。

这一步在吃的时候

要把装米线碗凑近汤碗,

用筷子夹起米线向上提起放入汤碗内,

米线在两碗之间搭起一座不断线的「桥」

寓意财不断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11)

九九同心

十全十美

“十”通“食”。

此时可以大快朵颐,

沿着汤碗边把米线吸进嘴里

美味的米线混合着热气腾腾

浓香四溢的汤水,

再加上美味多汁的肉,

快感遍布全身,当真是十全十美。

/ 申报非遗丨

Part 4.

作为全民喜爱

且有着百年文化的过桥米线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10月

蒙自过桥米线被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也在中国烹饪协会上

被授予了「中华名小吃」称号

蒙自也被授予「中国过桥米线之乡」

现在在蒙自建有过桥米线博物馆

和「蒙自过桥米线小镇」

有空一起去涮米线吃啊!

过桥米线怎样吃才最传统(非遗美食之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