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言文断句含答案(初中文言文通讲)

原创: 莒风 吾爱汉语 前天

初中生文言文断句含答案(初中文言文通讲)(1)

语文爱好者,敬请关注!

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

2、掌握断的基本方法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2课时

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但是据考证,也曾有过一些标点符号的端倪,只是终究没有发展成一个系统。如今的标点符号已经成了一个精密的系统,不仅仅表示停顿,还表示着一定的语气,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我们该是都记得有这么一个关于标点符号的奇闻轶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给这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加不同标点符号,就会解读出多种的意思。自然,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往往会造成诸多的误解。如何避免这些误解,准确地理解文意,学习文言文就要有一定的断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组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句读也不会成为问题;反过来,句读正确,就愈能正确理解文意。古人句读(dòu)很简单,就是用“。”表示完结,用“、”表示停顿,不涉及语气,因为句子的语气主要要句中的语气词来体现。正确点断句子,是标点古文最关键的一步和最基本的要求。传统句读把凡是不该断句的地方加以断句,或者该断句而未加以断句的现象,都叫做“点破”。句子被点破,往往就不能讲通,就不合情理,或者有违作者原意。针对中考题中文言文对这一知识点的考察形式,在这里,我们单就如何准确断句,做一些探讨。

这个题型在中考文言文中一般这样考察——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或者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或者

用“/”划分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1)今天不遗斯民。

今/天不遗斯民。

……

给文言文断句,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的一种题型。手头有一本“益佰图书”出版的“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高效训练”中提到“断句六法”,各位学人不妨鉴读。

初中生文言文断句含答案(初中文言文通讲)(2)

语文爱好者,敬请关注!

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如: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

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

(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战国策》)

(3)反复断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

(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

给一篇文章句读断句,读懂原文自然是省劲得多,但是我们与文言文之间总是有些隔阂,那么以上六法,就可作为“绝境”情形下的利器,也堪称“暴力的”“机械的”断句方式,有时也会有殊途同归的妙处。

初中生文言文断句含答案(初中文言文通讲)(3)

语文爱好者,敬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