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0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课文原句:同上(初中一年级下册第1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0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0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0字

  (一)课文原句:同上(初中一年级下册第1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贼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曹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预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所能逆睹也。”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当初先帝(指刘备)失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被他平定了。接着是先帝东连吴越,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又出兵北伐,战胜了曹兵,杀了夏侯渊。这是曹操估计的错误。

  这时看来我们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可是,后来孙权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这样曹丕就有了称帝的机会。所以从以上的历史事实来看,所有的事真是难以预料。

  因此,臣此次出征只有竭尽全力,战斗到死。至于伐曹兴汉究竟能否成功,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上面的这段话,第一讲出了诸葛亮说“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名言的时代背景,第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是讲出了军事斗争中的一个规律,即战斗一开始战场上会千变万化,神鬼莫测。谁也不能在出征时就肯定胜败,只有一条是忠心耿耿的军事家所奉行的:就是尽自己的全力指挥好战斗,直到把自己的性命献出,为国家争取最好的结果。

比如上面这段历史事实中,就既讲到了曹操的胜利与失败,又讲到了刘备的失败与胜利。至于刘备与孙权两国本是联盟对付曹操的。使诸葛亮难以预料的,是孙权撕毁了盟约,杀了关羽,导致了刘备的一系列失败。

诸葛亮说“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就是在这一系列失败之后说的。所以在这时出征能说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样的话,应该是作为一个臣子的最高品格和最切合实际的出征宣言了。

后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有了发展,演变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话:此中的“瘁”是劳苦的意思,意思比较单一,不大适合诸葛亮出征时的语境。因为诸葛亮当时所说的“鞠躬尽力”的“力”包括太广泛了,既包括作为一个统帅所应做的事,又不仅是“劳苦”一个方面。

众所周知:《后出师表》一直有一个“格调”不如《前出师表》激昂的问题;再加上“引证”失实,以致被怀疑有“伪作”之嫌。特别是良史陈寿修《三国志》时,收录了《前出师表》而没有收《后出师表》,更增加了“是伪作的可能性”。不过笔者以为即或是“伪作”,但诸葛亮在出征时说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样的话,是不应该降低诸葛亮的身份的。

说明:为了帮助中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中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