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

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这是北宋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这也是笔者对司马光由衷佩服之处。

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汉朝,华夏民族的腰杆确实挺直了,但我并不认为那是汉武帝的个人功劳,而是整个汉朝建立以来,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历史不是一个人的历史,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具体到哪位帝王将相。

在司马光眼里,汉武帝是跟秦始皇一样的暴君,甚至说汉武帝较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始皇干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汉武帝也都干过。

只不过,汉武帝比秦始皇幸运,没有二世而亡罢了。

汉武帝的功劳很大,单凭一个朝代变成一个民族的称呼,就已经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于公而言,汉武帝做得很好。

但于私而言,汉武帝的人品确实不怎么样。

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1)

皇帝里的“二代”

汉武帝讨伐匈奴、开疆拓土、凿空西域的种种历史贡献,对历史以及华夏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

一切卓越不凡的成就,离不开汉武帝自身的高瞻远瞩,但也不能忽略汉武帝拥有的“光环”。

汉武帝,一个彻头彻尾的“皇二代”,一个历史的幸运儿。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83个王朝,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在人山海海的帝王里,汉武帝是少有的幸运者,估计只有清朝的乾隆能够与他媲美。

一个人的幸运是赶上一个好时代,一个皇帝何尝不是如此。

他的幸运不是因为生在汉朝食物链的顶端,而是有个好爸爸和好爷爷。

汉朝经过高祖和惠帝“黄老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策略,再加上文景之治的悉心经营。

到汉武帝时,局面那叫一个“好”,好得简直不像样子。《史记·平准书》描绘说: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长安府库的钱财数以亿计,钱多到花不完,穿钱的绳子都烂了。仓库的粮食来不及吃掉,一年一年,一层压着一层,粮食装不下都朽坏了。

这是汉武帝创业的基础。

很多人了解汉武帝时,往往关注汉武帝潇洒威风的一面,看西域哪个国家不顺眼便出兵灭了它。

但是没有人关注汉武帝潇洒的本钱从哪来的。

说到底,汉武帝能够建立千秋功业,是上两代人给他攒下充足的资本。

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2)

比如,人家的爸爸随便给一个亿创业,哪怕不创业,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依然不失年薪百万。

咱家的爸爸给二十块钱创业,只够买一副手套的钱,再有创业天赋,能翻出多大的水花?

汉武帝相当于生在罗马的那种人,在这种光环的加持下,谁当汉武帝并不重要,汉武帝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至于汉武帝动用多少人口,发动多少次战争,不再具体展开说。

我们直接来看,汉武帝晚年的汉朝。《汉书·昭帝本纪》记载:

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

汉武帝在位50多年,从继位初期“钱花不完,粮食吃不了”,到晚年“海内虚无,户口减半”,辅政大臣霍光只得恢复汉匈和亲策略,让汉朝重新回到“休养生息”的状态。

关于这点,既可以说他为了大汉王朝的千秋功业,也可以说他好大喜功,追求天下无敌的虚荣满足。

至于是哪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念君臣情分

刻薄寡恩,是所有干大事的“通病”,正所谓“无毒不丈夫”。

汉武帝在这一点,稍微做得有点过。在位55年,前后拥有13位丞相。

汉武帝时期,丞相是一项高危职业,比那摩天大楼擦玻璃的“蜘蛛人”都危险。

13位丞相,能够善终的只有一位,其他12位皆因各种过错,被汉武帝惩办。

狱中处死的窦婴和庄青翟;惶恐自杀的李蔡和赵周;含冤而死的公孙贺;遭免抑郁而死的卫绾;吃过号饭的石庆,失心疯而死的田蚡;被腰斩的刘屈氂。

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3)

其余人都是因为动辄得咎,被汉武帝中途罢免。

他们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只要是他们都是老好人,只耍嘴皮不干事,汉武帝说什么就是什么(相对来说)。

刘彻是一个比较霸道的人,他需要的不是给自己出谋划策的社稷大臣,而是唯命是从的长工。

只要是三公九卿中,有人不跟自己一个思路,轻则遭到罢免,重则全家性命不保。

比如,丞相石庆是有名的老好人,在历史上很少听到过此人。他为人小心谨慎,从来不跟汉武帝唱反调。

于是,汉武帝把他升为丞相。石庆在相位上一待便是九年,平时朝堂议事都没发表过任何观点。

好不容易开口说话,要求汉武帝惩办佞臣所忠和咸宣,汉武帝没答应。

石庆“叽歪”几句,结果惹毛了汉武帝,直接把石庆投入狱中。

最终,石家人花钱把石庆赎出来。

再比如,廷尉张汤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为汉武帝打击地主豪强出了不少力。

但是因为鲁谒居的问题,惹怒了众臣,大家纷纷上书弹劾张汤,汉武帝为了平复众怨,找人送信让张汤“畏罪自杀”。

汉武帝这个人,为人办事目的性很强,用得着别人的时候,各种拉拢收买。一旦失去利用价值,翻脸不认人,就跟扔掉一块抹布一样,看都不看一眼,丝毫没有君臣情分。

亲情淡漠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抛弃老婆的男人大有人在,但抛弃儿子的男人实在少见,汉武帝则是其中之一。

本来,汉家天下没有汉武帝的份儿,人家应该是大哥刘荣的。

但是,刘荣的母亲栗姬缺乏宫廷斗争的头脑,一不小心得罪大姑姐长公主。

在长公主的诋毁下,汉景帝放弃太子候选人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能够成为太子,姑姑长公主出了很大力气,他们彼此有一个协议,那就是刘彻要娶姑姑家的表姐陈阿娇当皇后。

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来源。

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4)

刘彻利用陈阿娇当上皇帝后,小两口的爱情也算是走到终点。转身爱上另一个有名的女人——卫子夫。

刘彻的两个女人和两段婚姻在历史上很有名,但结局也很悲凉。

陈阿娇被废,卫子夫更惨。

因为卫子夫的儿子太子刘据与汉武帝宠臣江充有过节,在皇宫内掀起一场“巫蛊之祸”,逼迫太子刘据起兵“造反”,最后的结局是:

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以及皇孙三人、公主一人全部自杀,卫子夫一枝只剩下皇曾孙刘病己,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汉武帝的一生爱过很多女人,早年最爱的人是卫子夫,晚年最爱的是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为汉武帝生下接班人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在册立刘弗陵为太子后,立刻对钩弋夫人转变态度,动不动就用极其尖锐的语气责骂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动辄得咎,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只好摘下发簪、耳环,向汉武帝磕头请罪。

汉武帝不耐烦地说,来人,赶紧把她给我拉出去,关进牢房。

临走时,钩弋夫人双眼泪目地望着汉武帝。汉武帝淡淡地说一句:

快走吧,我不能让你继续活下去。

最终,钩弋夫人抑郁病死在牢房。

长安城的百姓听说此事,纷纷为钩弋夫人感到不解和困惑。汉武帝也猜到大概,他问侍从说:外面的人如何看待我?

侍从说,他们都不理解,既然立儿子为太子,为何要关死母亲。

汉武帝轻蔑地说:那些愚蠢的人是真不懂,将来皇帝年幼,太后年富力强,很容易造成外戚祸乱,当年的吕后,大家都忘了吗?

你可以说汉武帝拥有杀伐决断的魄力,但这也是他对亲人残酷的一面。

他的考虑确实周到,但也很刚愎自用,为了自己的想法,不惜除掉最爱的两个女人和自己的心爱的嫡长子。

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5)

笃信长生不老

汉武帝与历代帝王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渴望能够成仙,永远享有眼前的富贵。

为此,他遍访天下方士,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

结果,闹出一大堆笑话。

首个登场的是李少君。此人自称是一个几百岁的得道仙人,说自己是蓬莱仙人的徒弟,整天跟汉武帝讲述神神鬼鬼的事。

然而有一天,李少君死了,汉武帝坚信他已成仙到蓬莱仙山追随老师去了。

为了寻找蓬莱仙山的神仙,汉武帝派出一波一波的方士出东海求仙药,结果一无所获。

后来,齐地来了一个方士自称少翁。通过皮影戏的把戏,谎称把李夫人的魂魄召回来了。

汉武帝看到“李夫人”的皮影戏,不禁大喜。立刻封少翁为文成将军,金银财宝赏赐无数,只求少翁能够帮他求得长生不老之术。

少翁哪有那么大本事,只能用一个谎圆另一个谎,终于圆不下去了。

他把伪造的“天书”喂到牛肚子里,神秘兮兮地告诉汉武帝,牛的腹中有天书一本。

果不其然,杀掉牛得到帛书一份。汉武帝打开一看,虽然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认得那是少翁的字体。

一阵严刑拷打,少翁说出欺骗汉武帝的秘密,随即被秘密处死。

长生不老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少翁死后,汉武帝十分后悔,他总感觉少翁肯定还有秘诀没有说出来。

很快,另一个不怕死的方士粉墨登场——栾大。

栾大自称是少翁的师弟,受到胶东王推荐,汉武帝如获至宝,再次重拾长生不老的信心。

栾大的口才很好,敢说敢吹,脸不红心不跳,汉武帝彻底被他忽悠瘸了。

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封赏一波接一波。

汉武帝不解气,又把自己与卫子夫的宝贝闺女卫长公主嫁给栾大。

但是君前无戏言,栾大的海口既然夸出去了,总得有兑现的时候。

眼看汉武帝对自己的谎言失去信心,栾大谎称出海寻仙。

这家伙实在不成器,拿着金银财宝到处逛了一圈,回到长安告诉汉武帝没有找到仙人。

汉武帝彻底怒了,直接把栾大拖出去砍了。可怜的卫长公主,结婚刚满一年,就变成了寡妇。

对汉武帝的印象(你们迷恋的汉武帝)(6)

汉武帝的另一面

汉书记载,汉武帝的一生,出长安宫巡游十多次,西至玉门关,北至长城,东至海上,南至衡山,整个大汉朝基本游遍。

每次出行都要带着庞大的随从,所耗费的财富无法计算。

《资治通鉴》记载一段故事。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到陇西巡游,因为随从太多,陇西是一个贫穷的郡县,太守因为无法应付接待开支,又怕惹怒汉武帝,所幸三尺白绫自杀。

北地太守更惨,因为提供的酒水饮食达不到汉武帝的心意,直接被汉武帝以欺君之罪砍了。

凡事有一利则有一弊,人也是如此。

一个人有光辉的一面,也必然有灰暗的一面。

越是成就高的人,缺点往往更加明显,且容易走极端。

汉武帝确实很厉害,但“私德”和“人品”很难说,或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