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和品行区别(这和哪个时代没有关系)

德行,是汉朝举孝廉的标准,而且排在第一位在我看来,什么时代都应该德行第一,法治为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再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常常在想,现今社会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应该是有的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德行和品行区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德行和品行区别(这和哪个时代没有关系)

德行和品行区别

德行,是汉朝举孝廉的标准,而且排在第一位。在我看来,什么时代都应该德行第一,法治为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再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常常在想,现今社会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应该是有的罢。

  1.陈仲举就是陈蕃,就是小学初中写议论文时,总被正反方同时引用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名人。开篇就把陈蕃一顿夸,“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关键还胸怀澄清天下之志。可是这样的人,来到了豫章做太守,居然官衙都不进,先要去拜望徐孺子。这个可以说是名士之间惺惺相惜,也能看出来在作者心目中,徐孺子是高于陈仲举的。

  徐孺子就是徐稚,时人谓之:“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是一个真正淡泊名利,专心治学的高士。陈蕃很敬重徐稚,专门给徐稚留了一个榻,徐稚来了就放下来请坐谈话,徐稚走了就把榻悬起来,不让别人坐。这就是专座啊,《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

  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园、孺子亭、高(士)桥均是以徐稚的字号命名的。有机会去南昌的话,可以去看看。

  2.东汉时候的名士还是挺多的,而且活得都挺真实,都挺敢说。你看这个郭泰,推崇黄宪,那真的是不把袁阆放在心上,走个过场就去看望黄叔度了。

  那么这个黄宪黄叔度有什么样的本领事迹,能够被人如此推崇?搜了一下没搜到什么,大概是品行高尚,学问渊深吧。不过学一下魏晋名士夸奖人的手法,还是很有收获的。

  3.荀巨伯这个事情,怎么看都像是编的。不是说魏晋时期没有荀巨伯这样轻生死重情义的人物,而是觉得胡寇不应该因此而撤兵。

  要么就仅是一伙儿山贼土匪,这样的人通常是讲义气的,觉得荀巨伯也讲义气,英雄相惜;要么就是胡寇本就是以劫掠为目的而来,又得到援兵将至的消息,急于撤兵,毕竟当时的中原军事力量很强,打不过。

  4.庾亮这件事,确实是让人非常敬佩的。毕竟古人不同今人,对于的卢马妨主这个传说,不说深信不疑,起码是半信半疑的。庾亮能够换位思考,不肯损人利己,确实当得起天下名士。也侧面说明当时的名士,对于自己的性命确实不太看重。

  关于的卢我去查了一下,其实就是马的额头上有一块白色的毛发。古人认为额头上有白色,好像戴孝一样,不吉利。再加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将领或者士兵骑的马额头上有一块白斑,如此引人注目,当成众矢之的,所以容易先送命。

  古人娱乐生活不多啊,所以更擅于发掘生活中的乐趣,根据动物的毛发形态不同,就能够分别冠以不同的名字。比如马就有:的卢、青骢、赤兔、乌骓等等。前几天还看到一个猫的分类,也很雅致:绣虎、衔蝶、狸花、啸铁等等。

  庾亮这个人,长得很帅,道德水平也很高,谈玄论虚的本领也是极好的。房玄龄评价他“智小谋大,才高识寡”,很是贴切。名很好记,周瑜诸葛亮嘛。当然,军事才能是万万不及二者的,“不可越雷池一步”,千古笑料。字是元规,也挺好记。魏晋名士中,此人典故不少,估计《世说新语》后面还会提到。

  5.褚裒的女儿叫褚蒜子,这个名字挺有趣,不知道褚裒当时是怎么想的,难道生孩子时候正在剥蒜?关键叫这个名字的都能成为一代贤后,各位家长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

  文人雅士确实不适合带兵打仗,虽然褚裒“四时之气亦备”,终究也是因为北伐,大败而归,郁郁而终。

  6.刘惔刘真长,去世的时候三十六岁。魏晋名士寿命都不太长啊,但是这种看淡生死的气度,真是让人折服。

  都病得要死了,家里人说把赶车的牛杀了祭祀一下,可能病就会转好。一般人肯定会同意啊,别说杀个牛,杀个人都可能同意。结果刘惔还有闲情引用孔子的话:丘之祷久矣,你们别再瞎折腾了。真是豁达。

  对了,他的妹妹嫁给了谢安,刘惔算是谢安的大舅哥了。魏晋门阀之间真是盘根错节。

  7.晋朝的皇室子弟,修养都挺不错的,也算是诗书传家。关键是很少有独享大权的时候,总有外敌虎视,权臣制约。到了东晋的时候,王与马共天下,更是要克制自己。

  8.最后用王献之的悲伤婚姻故事作为德行这一卷的结束,说明德行还是抵不过权力啊。王献之心中有愧,算是略有良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