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1)

从小时候起,家里的饭桌上经常有“木须肉”这道菜。我所住胡同相邻的那条热闹的街道上,有一家“二荤铺”,饭铺内墙上悬挂着的小黑板上所写的菜谱中,就有木须肉,记得价格很便宜。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2)

我爱吃木须肉,那时候家里来客人,木须肉仅仅算个配菜。“木须肉”,据说应该叫“木樨肉”,大概因为老北京人的语言原因,为了叫着顺口,叫成了“木须肉”,以后就这么叫下来啦。反正要让我叫它“木樨肉”,我觉得绕嘴,叫不惯。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有一个“二奶奶”带着儿子白景琦去摘药铺的匾的剧情,因为二奶奶说药铺卖给了别人,可是那匾上写着的“字号”没卖,所以写着字号的“牌匾”要摘回来。这段剧情说明了二奶奶的精明,也说明老北京商人对“字号”的重视。其实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名称与实际必须相符”。开个玩笑,如果你的儿子假设叫“小福”,而别人孩子的名字叫音似的“晓福”,但那毕竟不是你的儿子!我想,店铺的“字号”、菜名儿等,任何人或事物,都应该名实相符。可是如今有些事儿是真邪性!明明什么实质内容都变了,可就是还非要用“原名”。这些人大概知道这些名字内涵的重要性,所以还要“挂羊头卖狗肉”,可是你不想想,你们这样做合适吗?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3)

就拿木须肉讲,它应该算北方菜,或北方一道传统菜。但是老北京人就认“这个亲”,多年来成了家常便饭的一道菜,所以说“木须肉”是老北京人的“传统菜”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关键是,有些店家不知是“创新能力强”,还是太为所欲为,把这“木须肉”真是做了大的“整容术”,变得老北京人都不认识这道菜啦!

也可能是我从小在家或在饭馆吃的木须肉做法“不对”,也可能是我们不懂“木须肉”的做法儿,反正记得那时候的木须肉主要以肥瘦相间的猪肉片儿、鸡蛋、黄花菜、木耳为主。我家做木须肉时,先把上好的木耳用略温的水泡一两个小时,然后再把木耳洗净。洗木耳是个非常细的活儿,因为野生木耳必须仔细清洗,否则会有细小的泥沙留在缝隙里。那黄花菜也要用水泡一会儿,然后洗净并摘去不洁的皮儿、须毛儿等。猪肉要切成较大的薄片儿,一定要肥瘦相间的肉,最好肥肉部分多一些,这样炒熟的木须肉更香。鸡蛋也要大块的炒鸡蛋,千万不要成鸡蛋末儿。那炒好的木须肉,应该黑、黄、白、红等颜色相间,吃起来质软、嫩、滑、爽、咸淡适度、浓香可口。至今,我家仍这样做木须肉。而且我昔日的邻居和我的亲戚朋友,也是这样做木须肉。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4)

如今,不少饭馆的菜谱上也写着“木须肉”几个字,当然,有的外地人经营的饭馆写的那三个字你得“猜”,像猜谜语那样“猜”,因为那菜名写得五花八门,什么“目须肉”、“苜蓿肉”、“木需肉”、“木虛肉”等,你不是照着“菜名儿”点菜,而是靠着字音儿猜名点菜!至于那北方传统菜“木须肉”的做法儿,也真是“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有的木须肉里面是大块的木耳、黄瓜片、肉丁、鸡蛋等;有的是肉片儿、胡萝卜片儿、竹笋片儿等;有的就是小肉块儿、木耳、柿子椒等,甚至里面放进土豆片儿。放黄瓜片儿吗,据说有的地方做木须肉就这么放,这倒也不好说什么。但是我近几年在饭馆里吃过的木须肉,一是统统没有放黄花菜,这个木须肉主料之一,那木耳据说是人工养殖的,片儿倒是真大;二是说它“与时俱进”,是因为不少饭馆做的木须肉里面的肥肉片儿,统统变成了“瘦肉丝儿”,据说这样避免客人胆固醇高;三是不少木须肉里面有各种食用菌,说这样可以“防癌”,等等。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5)

但不管各饭馆的菜料怎么变,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所放肉量非常少!就说你认可它叫“木须肉”吧,但是怎么说,其实质都是“肉炒杂烩菜”!有的饭馆的木须肉里面大概只有少许“肉渣儿”,真是坑人到家啦!

也许是咱们“见识短”,而且话说多了也没有意思。不过我希望那些经营者,如果你把一个菜的“实质”都变了,就不要用“原菜名”,你们给人们留点儿心理安慰吧!这样看来,我倒应该改变对电视台封的那些“名厨”的看法儿。原来看到一些哗众取宠、独出心裁的“名厨”,随便把几样菜凑起来一爆炒,再编个好听的“名儿”,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6)

就获得主持人一通儿肉麻的吹捧;就获得那些不开眼的、鼓掌成条件反射的观众的掌声;而且说不定真有不少“二百五”回家“照着葫芦画瓢儿”地去做等。但是,终究人家“名厨”没有盗用那些“传统菜”的名称来“挂羊头卖狗肉”!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7)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木须肉排名(老北京人快不认识)(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