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分段(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分段(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思考,揭示课题

1、一年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每个季节各有哪些景物呢?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本文我们要学习四季中的夏季,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夏天里有哪些成长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勾画出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相互正音。

3、抽生认读生字。

4、识记生字字音、字形。

5、本课有六个草字头的字,认真分析它们的字音字形,想一想自己怎么记住它们。

6、课件出示词语,抽生读,正音。

豆棚 绿蔓 苞蕾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活生生 软绵绵 缝隙 谚语

7、齐读生字新词。

8、大声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强调书写规则及顺序。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瀑”和“缝”字。“缝”字是多音字,区别组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写了哪些事物?请在文中标出来。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课件出示表格示例,学生绘制完整表格,并填写。

2、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齐读生字新词。

2、抽生分段朗读课文。

3、抽生说说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二、继续学文

1、感受植物、动物的迅速“成长”。

(1)课件出示文中提到的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文中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飞快”“跳跃”“活生生”)

(3)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感受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成长”。

(1)抽生朗读第3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描述该段中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

(2)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小组交流、汇报;质疑探讨。

(4)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3、体悟人也在“成长”,要用力地成长。

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成长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长大。

(1)小组讨论。

a.学生们在夏天里是怎样成长的?

b.读读文中的两句谚语,作者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c.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2)齐读第4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人也要努力成长的道理。

4、小结。

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

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三、拓展延伸

1、体会文章的主要写法。

全文围绕中心句描述了植物、动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长的特点。

2、文中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夏天,你周围的事物还有哪些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分段(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

16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我”盼的过程,知道作者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

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1、板书课题,思考:“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启发思考:本文会写与“盼”有关的什么事呢?作者在“盼”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生字新词。

3、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抽生认读生字,正音。

5、齐读生字。

6、区别形近字。

篷——蓬 嚷——壤 炖——顿 甩——用 缩——宿

7、给形近字组词。

8、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反复朗读,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和后鼻韵母。

9、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10、指导学生书写字词。重点指导“酱” “唇”“篷”“缩”“墩”“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

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

题目来写的。

2、思考回答: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3)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4、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a.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b.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3)读一读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句子,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4)读一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它们的写法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体会“我”的心情。

3、学习第15—21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