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的简介(庐剧别称知多少)

庐剧的简介(庐剧别称知多少)(1)

作者管亚伟近照

安徽有四大戏:庐剧、黄梅戏、徽剧、泗州戏。庐剧经老艺人从皖西传至合肥后,得到发扬和兴盛,并向巢湖、芜湖、滁州以及江苏南京等地传播。在庐剧迅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因地域不同,引起曲调的差异,划分成“东、西、中、北”四路。“东路庐剧”流行于巢湖、芜湖等地,“西路庐剧”流行于皖西大别山区的霍山、金寨等地,“中路庐剧”流行于合肥等地,“北路庐剧”流行于寿县、淮南等地。说到“庐剧”这个名字,是在1955年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启用的。于人来说,这算是大号了,而在民间至今还存有各种称谓。存在即是有理由的,下面我试着简单解析这些别称的由来:

有人称它“花篮戏”。一是因为其早期演出的道具、服装简单,一副花篮子就可盛全部行头;二是演出时花篮可充当必要的道具;三是有的班社演出前先派一人挑花篮,打场子招引人,然后再演节目,放在今天来说就是为了“获取人气”。由于影响大,致使邻地河南至今还可寻见“花篮戏”的影子。

有人称它“采茶戏”、“灯戏”。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位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县就已经开辟有官茶园。随之,采茶业兴盛,采茶歌传唱。节日来临,灯会演出,大家热闹纷繁,也顾不上什么专有名称,不论曲艺、戏剧,都同乐于百姓。当然,“庐剧”确实从“采茶歌”和“花灯”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营养,特别是一些身段和舞蹈排列造型。庐剧传统花腔中的“采茶调”痕迹亦明显。

有人称它“道祭戏”。这一点可能与“庐剧”借鉴、吸收了“端公戏”的精华,并在传统唱腔里保留有“端公调”、“神调”有关。“庐剧”的传统剧目《休丁香》、《薛凤英》、《河神》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庐剧”发源地大别山区的六安、霍山一带道教的兴盛和影响之广大也是其称谓由来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在祭祀时,当地至今还保留有置办“锣鼓棚子”这样一种习俗。

有人称它“稻季戏”、“稻齐戏”。解放前的“庐剧”艺人多走村穿户,或大户人家有红白喜事请唱堂会,亦或是农闲时几家合伙凑钱请戏消遣。稻子收割好了,人闲下来了,同时为了庆祝丰收,请来戏班唱上几天,因此得名。

有人称它“二小戏”、“三小戏”。由于起初的“庐剧”剧目情节简单,多表现家庭琐事或爱情故事,甚至就是扯闲篇,放在时下叫做“脱口秀”,人物少,一般只有一个花旦,一个小丑,故被称为“二小戏”。后来为了丰富剧情,增加卖点,适当添加了一个儒雅小生角色,与旦角相配,与丑角互比,理所当然称之为“三小戏”。

北方蚌埠、涡阳、蒙城一带称它“小蛮子戏”、“六安州戏”。所谓“南蛮北侉”,那么称“庐剧”为“小蛮子戏”自然也不为错。“庐剧”的源头,庐剧界多数人认为是在大别山区六安辖域内。我想,这里被称为“六安州戏”,更重要的是,相对来讲六安可能离蚌埠、涡阳、蒙城一带较为近一些,又因元末设“六安州”,故而被以传出地命名。(这里所指的是“西路庐剧”。)

这样,江苏南京一带称它为“和州戏”,也找到合理的解释了。安徽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这里所指的是“东路庐剧”。)

有人称它“小倒(捣、道)戏”、“倒七戏”。“小戳小捣”、“小道”都表明了早先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鄙视态度。“小”与“大”相对,“小戏”在当地特指“庐剧”,而“大戏”则指京剧;“倒”与“正”相对,“倒戏”指活口词或是调皮捣蛋、顺嘴瞎悠的戏,“正戏”则指有固定剧本或历史题材戏。为多数人熟知的一个别称——“倒七戏”,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安徽省多数区域方言中“七倒(捣)八倒(捣)”或“倒(捣)七倒(捣)八”都是用来形容“办事时,没有规矩,不具备一定章程。”这是讲,起初“庐剧”的故事内容单一甚至有的故事情节都不完整;唱腔多而杂;唱词多为望风采柳,不固定,东拉西扯;服装、道具不讲究;没有固定的编导和配曲;乐器过于简单等等。总之,是对“庐剧”这样一种艺术形式雏形的贬评。关于“倒七”,还有“颠三倒四无非七”的说法,是说台词一般每句为七字。

庐剧的简介(庐剧别称知多少)(2)

作者所著《根在大别山——庐剧》

作为庐剧发源地皖西大别山区的人们又是如何称呼它的呢?“二扬子戏”!作为庐剧特有的主调,其在下句和大过台都大跳并用假声演唱,构成了两句一扬的旋律进行的规律而命名为“二扬子”。有些地方讹传为“二凉”。其实,这里是受“东路”的干扰了。众所周知,“东路庐剧”的前辈艺人皆从师于“西路”,并完整吸取了“二扬子”唱法,后加以衍变。取名“二凉”,是由于口传“扬”、“凉”韵同声近,东路唱腔又悲怆、凄凉,故生名“二凉”。同是名字表情,名字达意,“西路”唱腔悠扬高亢,故原名“二扬子”,后“西路”新生代演员受传统熏陶较弱,故听从“东路”艺人之见,以致庐剧界公认“二凉”。主调“二扬子”在每部庐剧中均有使用,代表剧目当数传统戏《秦雪梅》了!

庐剧的简介(庐剧别称知多少)(3)

作者所著《中国庐剧大考》内页

那么,“庐剧”二字又是因何而来的呢?“庐剧”起源于皖西大别山区,兴盛之地在皖中一带,这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所以,名称确定为“庐剧”。从这里可以看出“庐剧”在安徽戏剧苑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