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1)

“鹿鸣宴”是科举时代官府宴请考官和中试诸生的盛宴。宴会以“鹿鸣”命名始于唐代,因常在宴上歌奏《诗经·鹿鸣》而得名。在清代,礼部规定贡举得中六十年,奏请恩准方可举行,所以极少有人能享受这个待遇。光绪年间,伏羌为“王老爷”举办鹿鸣宴的盛事,近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陇右乡闾所尊“王老爷”,即被左宗棠誉为“陇右读书人”的著名学者王权。

王权,字心如,号笠云,清代伏羌县金川(今甘谷县金川乡)人,生于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月初一日,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十一日。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2)

王权出身于贫困的书香之家,勤奋好学。《续伏羌县志》载,王权“少小能文,稿脱手,辄惊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十六岁的王权去省城应童试,同考官陈世熔(安徽怀宁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对他十分赞赏。陈世熔任甘肃古浪知县后,招他和武威的李云章至县署攻读五年。朝夕相处,对王权的品行影响甚大。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王权乡试中举。当时省城名流陈作甫(浙江人)、杨翠岩(福建人)等知他文才绝艳,共荐其主讲兰山书院,他以年轻学浅力却。其后,王权三次会试不中,绝意科场,历主讲甘肃文昌(岷县)、秦州、正兴(武山)、兴文(文县)四书院,高徒通才多出门下。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王权选派文县教谕。文县是汉藏民杂居地,清末民族纠纷时有发生。王权多次为平息民族纠葛而尽力。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藏民酝酿事变,县令主张招安,派人至白马峪见其酋长,酋长提出若“汉人有行义者来,约可订也”。在众人选推之下,王权承观察使委托,慨然率生员箫继先遍走三十余寨,说服事变主事人。“凡两往,事平息”,文县遂安。观察使拟保升王权为知县,王权不肯,授其盐提举(清置盐业批验所,盐提举是官名)衔。不久,应总督穆某之邀,为其办理行营摺奏文案,“以劳绩得保花翎(清代官员的冠饰)”,候任知县。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3)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王权初任陕西延长县(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下游)知县,十三年(公元1874年)调任陕西兴平县知县,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又调任陕西富平县知县。不久其父汝并与家中三人义难平凉,朝廷命建专祠,王权三次呈请告归,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恩准离任回乡。他在旧居金川择地建祠,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落成。次年,寓居天水与友人任其昌分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初春,王权骤患腿疾,不能举步,听到八国联军入北京,声泪俱下,神气日损。有《病中遣怀》二首。其一是:何来徽缕系五官,灵台无损任形残。因知肢体非吾有,只作虫肝鼠臂看。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4)

他终生手不释卷,年过八十而发未全白,牙坚目炯,能读小字书,终前仍伏枕草诗,危坐编志,无罢惰之容,享年八十四岁。

王权有四男九女,其家祖孙有六个举人,一个副榜,甘谷人称“金川王家祖孙三代有六个半举人”。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5)

王权博学通史、能文善诗,是“同光”年间陕甘享有盛名的学者。他治学非常严谨。“制府”修《平西纪略》、《忠义录》时,曾聘其主稿,他认为“前书非铺张战功不可,后书采访不实,难免是非颠倒”,皆以目疾谢绝。

光绪初年,他与任陕北边城兵防的谭麟(字西屏,安徽旌德人)和历任陕西临潼、洛阳、礼泉知县的刘开第(字梦星,甘肃武威人),在西安以谭麟为首倡议成立了“青萍门社”。当时,陕甘负盛名的万方煦、毛凤枝、毛凤清、谢威凤、秦毓祺、彭徇、席裕驷、赵元中、李嘉绩等都参加了,“青萍门社”一时成了陕甘学者作文赋诗、讲学论政的主要场所。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6)

王权的诗,集前人之大成,尽得古今之体势,转益多师,汲取风雅、楚骚、汉乐府的创作精神,有“杜工部之概”。其诗作以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为主,表达自己忧国忧民、厌恶官场恶习,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者居多。

王权对清政府的曲膝无比愤慨,面对英法侵略军占领大沽炮台、大肆掠夺圆明园珍宝并火烧圆明园和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王权无限愤概,作《愤诗》四首,对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清政府的软弱,进行了无情地控诉:

渤游大波震,颅洞天日昏。中有万蛟鳄,喷毒凌北辰。群仙正宴饮,散作流星奔。玉皇为变色,乘龙下苍昊。参罚气涩缩,狼孤光郁湮。天狗不搏噬,摇尾何其驯,巍巍玉京阙,竟使鳞介蹲。仙人心胆异,效媚忘酸辛。议倾天库宝,掷向洋海滑。呜呼云路迥,怀愤谁能询!弃官访壮士,今日何乾坤?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7)

其《愤诗》被阿英选入《鸦片战争文集》。阿英对王权的评价是:“先生地处边睡,修名初立,比之民族英雄林则徐、思想家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稍逊,但他探求良方,博浪一击的壮举是难能可贵的。”

钱仲联《道咸诗坛点将录》谓,王权《愤诗》和《挽林文忠公》,堪称“诗史”。

王权的写景诗颇有特色,多一事一首,但每首皆有新意。其《山行杂咏》云:

郅蹋山丹各笑风,覆崖临山半成丛。

自开自落无拘束,肯向豪门篱下红?

在《述怀》诗中,王权借美丽、端庄、明礼、习诗的佳人形象,抒发了自己的胸怀。后四句:“佳人块独处,佩芦聊自薰。宁同纨扇弃,羞与娇冶群。”恰是诗人的自喻。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8)

王权的散文也有较突出的现实内容。《赠门人车信臣序》谈了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固本议》就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进行了无情揭露,表达了其民本思想;《梦午草堂诗序》论述了在诗歌创作中要自然地抒发真意实情的问题。特别一提的是,他的《敕授承德郎陕西砖坪厅通判方君墓志铭》,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叙述了清末学者方玉润的一生,可补历史记载之阙佚。

王权与安维峻、任其昌、谭麟、刘开第等交往甚密,相互间饯行、留别、次韵和畅和之作屡见不鲜。

王权归里后,任、王二人互相酬唱最多。在任士言诗集中有十一首是写王权的。王权76岁时,任士言曾专程拜访了一次。结果未遇,留诗而回。士言逝世之际,含泪为这位比他小9岁的文友撰写了墓志铭。

天水出了几位帝王都是谁(天水历代名人录之二十二)(9)

王权学优而仕,仕归复学,读写不休,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舆地辩同》、《山易名》、《辨同录》、《曲肪》、《诂剩》、《童雅》、《炳烛杂志》等。他与任士言合纂的《秦州直隶州新志》十二卷,学者赞其“体例内容,皆精审翔实,峻峭清严,为陇右诸志之冠。”他的诗文大多收集入《笠云山房诗集》和《笠云山房文集》(八十年代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诗文集外,见于《伏羌县志》的有他童年时所作短文《白雉记》,留传下来的碑文有《重修伏羲殿碑记》、《大像山文昌阁文社碑记》。他的著述被誉为“皆前人所未有,后人所必需者”,学者们赞其“古文胎息韩柳,诗亦琅琅唐音”。

王权刚正廉明,不怕权贵,敢于抗击强暴,弘扬正气。《兴平县志》载,有驻藏某大臣灵枢过境,其仆索需,横蛮无理,家人执刀入县署勒索,王权挺身而出,“夺其刀,(并)予以重杖”。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王权离任回乡,富平士民要为其“撰述政绩,制成锦屏,作郊亭饯别献礼”,王权严厉指责此乃“颂以标榜之文,奉以过量之名”,才得罢休。途经兴平时,兴平父老“夹道欢迎者数千人,同声呼喊‘几载盼归来’”,并“挽留再宿”。王权有《留别兴平士民》四首。其中“无端千里断锄耘,赤地庚庚度旱云”句,追思了对兴平人民受灾的隐痛;“同砚当余翘楚秀,开樽常趁海棠时”,抒发他对房师及同学的怀念;“惊心要路张文网,回首乡关有钓竿”句则反映了其既是纯儒,又是循吏的优秀本色。

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兴平父老感王权政德,为其立生祠于槐里。

王权生性耿直,生平无饮食、衣服、舆马、珍玩之好,终身以艰苦为磨砺之资,济人赴义,倾囊不惜,与人交往谦而有礼,对朋辈的过失能敬诚开导,时常教育学子作人要敦品励行、崇尚气节,学习要勤奋自强、锲而不舍。其所言所为得时人敬仰。陈世熔曾有诗赞其:

一介苟不取,久要言是记。笔下有风云,眼底无富贵。肝胆真吾徒,文学亦高弟。百代有良吏,独行子当置。《甘肃解放前五十年大事》中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总督蒿蕃为王权举办鹿鸣宴奏请朝廷,清政府于次年批准为王权加四品升衔,举行鹿鸣宴,可惜王权时年已八十有三,未能出席宴会。

《兴平县志》载,陕甘总督左宗棠曾过兴平,知县王权叩迎于途,“左(宗棠)下车扶起(王权)说:‘足下是陇右读书人,宰相不为县令下车,特为读书人下车’”,二人随即留宿倾谈。左宗棠曾在给陕西巡抚的信中说:“王权学问人品,当代罕有,而吏治尤为陕甘第一。”

王权德遗梓里,辞世后“远近吊者,鲜不叹息失声,若举失其所恃者然”,乡间父老曾在甘谷县城西关岸门外道北为其立《文献千秋》之碑,彰昭后人。天水名流张世英为他作墓志。赞其“著书一室,屹乎关陇名教大防”。张世英在《王权墓志铭》中写道:

不实秋而华春兮,恐贼吾仁。惟恨祗于忠孝兮,含内外而一纯。许、郑、杜、韩、衰一手兮,更有侨惠以养民。出与处两无作兮,何恐尤乎天人。仰哲人而忽萎兮,遗不朽于贞珉。

王权卒后六年,清朝灭亡,他可谓清代甘肃旧学的殿军。

程凯、董晓明文;

王小军编辑配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