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的知识点(这6大原则教师资格常考)

昨天半夜,我看到这样一个留言“小编,救救我吧,脑袋快秃了,还有18天就要考试了,咋办,我还没看书呢”……事到如今还能咋办,好好复习呗,虽说临阵磨枪,但若方法对了也可以又快又光的!今天起小编给你准备教资干货知识,祝你早日上岸。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的知识点(这6大原则教师资格常考)(1)

近几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越来越受广大考生的欢迎,在全国统一教师资格考试中,会考察到综合素质学科,以及各学段对应的教育理论知识点,初高中学段还要加试一门专业课。其中,在科目二考试当中,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考察很多,重点考察的是古语式或例子单选题,案例分析题。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予以重视。今天主要为大家讲解德育的原则。

一、疏导原则

主要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例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体现了疏导性原则。

老师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早恋问题上,不能采用堵打压的方法,而在于疏,通过语言说服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主要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单选题考察人物观点对应)马卡连柯除了此原则外,还提出平行教育原则。主要指通过个体影响集体,通过集体影响个人。

三、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例如:《论语》中“力行而近乎仁”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四、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例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作为教育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又要看到缺点,用优点弥补缺点,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例如:消防演习中邀请家长,学生和消防员一起参与,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既发挥教育三合力作用)

现在教育中出现了“5 2=0”现象,这违背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意思是在学校中接受5天教育,在家中接受2天教育之后回到原点,说明教育方向不一致)

六、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几道题目练习一下吧。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D。解析:导向性原则强调理想性和方向性。疏导强调要耐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强调要严慈相济。知行统一强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故选D。

孔子提出了“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它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到了身体力行,他近乎就是一个仁者了。强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是知行统一原则。故选C。

以上是为大家总结的在科目二考试中,常见的考试题型,大家在做案例分析题时主要抓住每一个德育原则的关键词,对其进行知识点解释再代入案例中进行分析,切记一定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最后,祝大家成功通过考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