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为什么被称为天才(为什么莫扎特誉满天下)

莫扎特

提起神童,很多人都会想到莫扎特——这位在音乐史上被誉为天赋最高之人。那莫扎特有多厉害呢?

莫扎特为什么被称为天才(为什么莫扎特誉满天下)(1)

1762年,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莫扎特的音乐不用去跟贝多芬比伟大,不用去跟巴赫比教义。他的音乐就只是音乐,立于世界之巅,如水银泻地,似行云流水。很多听过他音乐的人都会被他深深打动,跟他产生深深的共鸣,仰望他、注目他,被他折服。

莫扎特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也许有人不太熟悉这些名字,但一定听过她们的旋律。

仲永

另一位神童很多人也都听说过,他就是那个5岁就能做诗的少年,神童仲永。很多人听说过仲永源自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了一篇《伤仲永》。

莫扎特为什么被称为天才(为什么莫扎特誉满天下)(2)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由于仲永的父亲把仲永当做敛财的工具,疏于学习,导致到20岁之后仲永写的诗已经平平无奇,和平常人没两样!

同样是少年成名,莫扎特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作为音乐教师,就全力培养他和他的姐姐,从培养音乐的兴趣到激发音乐的天赋,然后是不断演出、不断练习、不断创作,莫扎特一直在前进,最终成为一位传奇的音乐家。

而仲永呢?传闻明显是夸大了“天才”的程度,五岁写诗,按照其父亲后面的操作,我有理由相信是其父亲从小开始培养仲永写诗,目的就是为了一鸣惊人的时候进行敛财。这个父亲的短线操作手法颇为犀利。而由于忽略了长期的学习、培养、精进,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泯然众人矣。让人颇为唏嘘。

由此可见,天才、天赋,或许可以让人起步高一点,但是否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看的还是后天的学习、思考、练习。

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

有些人看着不是很聪明,开始也表现平平,但越往后越厉害,成就和收获越高;有些人看着很聪明,开始表现得也很厉害,但越往后表现越一般,最终被表现平平的人甩在身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源于不同的心理导致的不同行为。

没那么聪明的人,长时间接触的反馈是:

你不够聪明,干什么事情都没别人干得好。

他知道自己做事情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会更加努力去思考,会向优秀的人学习方法,日复一日不断精进,最终量变引起质变,开始变得瞩目。开始被人称赞,而得到认可之后,他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不断产生兴趣。因为明白自己今天的成就都是靠努力得来的,他会更加努力精进,形成正向激励,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莫扎特为什么被称为天才(为什么莫扎特誉满天下)(3)

聪明的人,一直接触的反馈就是:

你很聪明,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

对于他来讲,做事情被称赞,已经习以为常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他习惯了比别人好,没什么紧迫感。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自满情绪。一直优秀的我还要学习?真的有必要吗?

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忽然发现:咦,那个以前我根本看不上的人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他怎么做到的?向他请教?学习他的方法?办不到、办不到。

这个时候所谓的“聪明”就成为了他前进的桎梏。

最后的话: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世界级的“天才”,还是生活中通常意义的“优秀者”、“卓越者”,通常都具备几个特质:

1.兴趣、爱好,或者也可以说是长期保持的热情;

2.不断地学习、总结、大量的训练,不断做自我提升;

3.正向的激励,在精进的过程中,会收到正向的反馈,不断激励自我继续前进。

你想变得更优秀吗?你想变得更卓越吗?

如果你想,那么从今天开始,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保持足够的热情,不断地学习、思考、精进。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生活会给你正向的反馈,来激励你,给你不断前进的动力。

愿你可以保持精进的状态,不负心中热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